深企智造“登山神器”全网刷屏 外骨骼机器人“π”甫一亮相引发广泛关注

fjmyhfvclm2025-02-04  8

️深圳新闻网2025年2月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熊子恒)大年初二,山东泰山,一名游客身着登山助力机器人,类似科幻电影中的“机械装甲”,健步如飞地向上攀登,引得周围人侧目。这段视频被上传至社交媒体后,引发全网刷屏。网友们纷纷点赞“爬山也可以像散步一样悠闲。”“轻轻松松‘拿捏’泰山!”

这款被赞为“爬山外挂”“登山神器”的登山助力机器人来自深圳,由深企肯綮科技研发。昨日,记者来到这家公司实地探访。“登山助力机器人,是外骨骼机器人的一种。我们已在这个领域深耕10年,经过多轮技术迭代,产品越做越轻巧,算法越来越智能,并在泰山实现了第一次应用。”面对突如其来的流量,肯綮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余运波开心地说。

️设计做减法,设备轻量化直击消费市场

在肯綮科技的会议室里,余运波向记者展示了网络视频中攀登泰山的“神器”——名为“π”的外骨骼机器人。记者体验后发现,仅需用束带把设备固定在腰间,再通过碳纤维腿杆连接两条大腿,不到1分钟时间即可完成穿戴。整个设备设计轻巧并无负重感,在其助力之下跑步爬楼梯时双腿显得格外轻盈。

“肯綮一词出自《庄子》,意思是筋骨相连的地方,我们创业的初衷就是想要增强人类的体能。最开始时我们把市场定位于老年人群体,希望通过外部设备增强他们的关节能力,从而改善行走。”余运波说。

有了创业目标,余运波带领团队一干就是10年。他逐渐意识到在生产生活中,很多场景都有保护腰部、手臂、膝盖的需求,外骨骼机器人潜在的市场空间很大。在发展过程中,肯綮科技的外骨骼机器人也经历了数十次迭代,最初研发的产品重量一度达到20公斤,虽然功能全面却十分笨重,无法在消费者群体中实现普及。

“我们考虑到要跟现实应用需求相结合,所以抓取有用的点,不断做减法,如采用强度高质量轻的材料,进行模块化穿戴分离的设计,最终把设备重量越做越轻。”余运波说,在泰山投入试用的外骨骼机器人重量仅有1.8公斤,依靠内置马达能够实现峰值功率400瓦推动力,有效减轻爬山时双腿的负担。

️技术做加法,人工智能算法加持人体工学

外骨骼机器人的外表看似结构简单,但要真正做到“人机合一”,需要综合运用各项技术,做到软硬件紧密配合。

经过10年的研发投入,肯綮科技已经掌握了包括人体运动学、人体工学与仿生机械、运动意图识别、伺服驱动控制、传感器融合运动感知系统、自学习运动增强AI算法等多项外骨骼领域的核心技术。

余运波说,人有高矮胖瘦,户外出行也会面对平路、爬坡、下坡等多种不同场景,如果助力设备无法有效识别或及时反应,带来的体验感就会很糟。“人工智能技术爆发大幅度提升了外骨骼设备的感知能力,我们通过不断优化AI算法,产品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让设备能够通过人细小的动作变化准确判断行走意图,随时进行辅助调整控制。”

在工程上精益求精也是新产品能够打响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外骨骼机器人π的碳纤维腿杆经历了长达一年的调整,最终才打磨出投向市场的产品。

“人在运动中对外部卡顿、抖动、噪音等扰动非常敏感。因此,外骨骼机器人必须贴合大部分人的使用需求,不断对零部件形态、重量、强度进行调整。我们前前后后做出了7个大版本,才得到满意的性能和穿戴体验。”余运波说。

️环境做乘法,城市创新氛围催生发展机遇

肯綮科技规模不大,全部员工仅有30人左右,是一家创业型科技企业。能够在细分行业站稳脚跟,创新产品走红市场,这离不开企业扎实的技术积累,同样与深圳优渥的创新环境息息相关。

“深圳是创新创业的沃土,我最初创业时只是在一个200平方米的小空间,公司却吸引了不少国内985院校毕业的学生。创业团队的热情很高,都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年轻人,我们一起攻克创新难题走到了今天。如果不是在深圳创业,团队班子也许很难搭得起来。”谈及创业历程,余运波如是说。

地处大湾区,扎实完整的产业链也让肯綮科技能够迅速链接上下游,实现成本优势。余运波表示,外骨骼机器人中的部分零部件需要定制,没有产业链的协同配合商业化道路就会受到很大制约。

“国外的外骨骼机器人价格往往要达到万美元级别,肯綮科技的产品先前价格也要数万元,现在已经可以控制在万元及万元以内。我们与周边的供应商达成了紧密合作,小到精度高强度大的齿轮,或是绑带腰带的批量加工制造,都为产品迅速迭代、公司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他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hongxiuz.cn/tech/1466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