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满城红灯笼映亮夜空,当千家万户围坐守岁,在河南省郑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仪器的嗡鸣声与键盘鼠标的敲击声交织成独特的“新春序曲”。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放弃了与家人的欢聚,默默地坚守在岗位上,用专业和奉献守护着城市的清水与安宁。
️坚守:别样“年味”里的无声誓言
大年初一清晨7时,整个城市还沉浸在万家团圆的浓浓年味中。郭宇和李京明已端坐在国、省控水质自动综合监管平台前,指尖在键盘上翻飞如蝶,目光紧紧锁定在屏幕上,专注地审核着郑州市辖国、省控地表水自动监测站的数据。郭宇,河南省郑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现场监测科副科长、工程师,从事生态环境监测17年。李京明,中共党员,河南省郑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现场监测科工程师,从事环境监测17年。春节值班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虽然也想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但我知道,我的责任在这里。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我们这样的值班人员的坚守,才有了更多家庭的团圆与幸福。”郭宇说,只有看到这些关系到全市人民的饮用水安全的数据正常,看到城市的生态环境平稳,他心里才会感到踏实。每次结束值班回家,都会更加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这个春节,他俩每天都要编写地表水自动监测站水质情况专报,将每一个细微的数据变化都尽收眼底。除了河流断面地表水自动监测,黄河水源厂和柿园水厂两个省控饮用水源地地表水自动监测站的正常运维,直接关系到全市人民的饮用水安全,也是他们重点监测的点位。他们的眼睛因长时间盯着屏幕而干涩,身体因连续工作而疲惫,但他们的心中却始终坚守着那份对环保事业的热爱和责任。
️逆行:冬日里的“水质把脉人”
全市9个国、省控地表水自动监测站的数据如溪流汇聚,每一组数字都在讲述着母亲河的脉动。“氨氮0.12mg/L,总磷0.05mg/L……”郭宇轻声念着,眼镜片上跳动着数据的荧光。
突然,柿园水厂地表水自动监测数据显示异常,立即引起他俩的高度警觉。俩人一商量,一人去现场勘查,一人在办公室对异常数据进行核实。郭宇首先远程检查了仪器的运行状态,确认是否存在设备故障或通信问题,对仪器设备状态进行初判;并认真分析了数据的变化趋势,结合历史数据和周边监测点的数据进行比对,对异常数据进行合理性判别。李京明则赶到柿园水厂,依次检查了设备运行流程、采水系统,看是否存在试剂不足或纯水供应中断等问题,确认采水是否正常且无堵塞;这时,他的手机铃声响起:“爸爸,你在干什么呢?我等你回家吃饭!”面对电话那头孩子充满期待的稚嫩声音,李京明简短地解释道:“爸爸正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确保大家都能喝上干净的水。等爸爸忙完,马上就回家陪你,我们一起吃团圆饭,好吗?”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终于使设备恢复正常运行。返程途中,李京明手机微信传来孩子的语音留言:“爸爸,我给你留了饺子……”
️守望:实验室里的“守岁人”
为了确保春节期间的水质监测数据准确可靠,河南省郑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技术人员坚守岗位,24小时监控数据,及时处理各类突发情况。他们日夜坚守在监测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不仅保障了饮用水源地地表水自动监测站的正常运行,也为全市人民的饮用水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虽然春节期间不能与家人团聚,但是环保技术人员并不孤单。他们彼此支持、彼此鼓励,共同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水环境安全。“当我看到水站稳定运行,当我知道自己的坚守能够为全市人民的饮用水安全保驾护航时,心中便充满了自豪。这种自豪感来自于我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更来自于我对这座城市的热爱。我愿意为这座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李京明说。
️记者手记
在郑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当天值班日志上 ,记录着这样一组数据:春节假期累计审核数据864组(约5184个监测数据),处置预警信息84次……当我们穿行在霓虹璀璨的城市,或许不曾注意那些24小时闪烁的监测屏幕,但正是这些“环保守夜人”,用数据构筑起无形的生态长城。这个春节,他们守护的不只是数字,更是城市跳动的绿色脉搏。
来 源:郑州日报 记者 裴其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