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科技
2025-01-29 11:29发布于北京腾讯新闻科技频道官方账号
️划重点:
1月29日消息,DeepSeek应用已成功超越ChatGPT,在中美两国的应用商店中占据榜首位置。
纽约大学名誉教授、AI领域的领军人物加里·马库斯亲自撰文,宣称全球“AI霸权”之争告一段落,而美国未能获胜。
️以下为马库斯帖子全文:
“AI霸权”之争已经告一段落,至少目前是这样,而美国并未取得明显优势。在过去几周里,中国的两家公司发布了数篇令人印象深刻的论文,彻底打破了美国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4年12月,DeepSeek发布了一款几乎达到了当前最前沿水平的模型,而其训练成本仅为之前模型的1/50,这使得它在性能和创新方面迅速跻身于OpenAI、红袖中文网、Anthropic等美国公司竞品相媲美的行列。几周后,DeepSeek又发布了可与OpenAI o1推理模型竞争的r1模型。由于其更透明,许多研究人员更青睐于r1,而o1则受到了很多质疑。
这些进展并非意味着中国赢得了AI竞赛,也不能说中国已经领先。美国公司可以吸收这些新成果,并继续推出自己的创新。
现实情况是,我们很快会看到竞争走向一种势均力敌的局面——不过,中国在这方面展现了更多的创新,因为它们是在不依赖于英伟达更先进H100芯片的情况下取得的成就。
此外,随着大型语言模型变得更加便宜,对硬件的巨大需求也有所降低。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壁垒存在,新的技术领先优势通常维持的时间只有几个月,甚至是几周,而非几年。
️简单来说,我一年前在社交网站上预见的所有趋势都已被加速:
另外,我们至今还没有看到GPT-5。
此时,大家可能会有很多问题:
——这对OpenAI和特朗普宣布的“星际之门”计划,意味着什么?
——这对英伟达和消费者意味着什么?
——中国是如何迅速迎头赶上的?
——这场竞赛是否值得?
——美国是否有希望重新夺回领先地位?
️01 OpenAI可能会成为AI领域的WeWork?
关于第一个问题,中国的这些最新进展对于OpenAI来说是个糟糕的消息。2022年底,OpenAI刚推出ChatGPT,并与微软达成重要合作协议时,简直风头无两。
那时,几乎没有任何其他模型能与GPT-4相提并论,媒体对OpenAI的报道铺天盖地,用户快速增长。OpenAI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定价,因为全球都在关注它,且其几乎没有竞争对手。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受到无数人崇拜,人们期待着OpenAI带来几乎无限的收入和巨额利润。
然而时至今日,谁还敢说OpenAI依然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竞争对手已经迅速迎头赶上,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它们的价格更具竞争力。客户开始考虑替代选择,OpenAI再也不是唯一的、不可或缺的提供商。
此外,OpenAI与微软的关系已开始恶化,奥特曼的公信力也受到质疑,他最近的AI基础设施计划甚至遭到了公开嘲笑。包括两位联合创始人在内的几十名员工纷纷离职,有些人去了Anthropic,另一些则自主创业,甚至成为OpenAI的直接竞争对手。
GPT-5至今尚未面世,而当OpenAI推出新模型时,竞争对手很快就能跟上。目前看不出OpenAI有任何明显的技术护城河。
有个来自达沃斯的传言:OpenAI在开发GPT-5方面遇到了困难,反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用户界面上,试图找到一种不同的、非技术性的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OpenAI的收入(约50亿美元)远远低于它们的支出,而且没有推出任何与之相匹配的“杀手级应用”。单纯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一切似乎都没有太大意义。现在,DeepSeek显得比OpenAI更具开放性和创新性。
DeepSeek的影响力已经开始发酵。奥特曼已经在过去几天里两次宣布降价,而根据他自己的陈述,OpenAI一直在亏损运营ChatGPT Pro。正如统一建模语言(UML)创建者格雷迪.布奇所说:“现在它会亏得更快!”
我之前已经说过,现在我要再说一遍——OpenAI很可能会成为AI领域的WeWork(共享办公空间创企)。WeWork曾是美国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2023年11月份申请破产。
️02 英伟达芯片不再是“必需品”?
英伟达很快也可能会面临严峻的挑战,有两个原因。
首先,DeepSeek的研究结果表明,未来大型语言模型的训练可能会变得更加高效。英伟达一直靠在“淘金热”中卖“铲子”(指先进芯片)赚得盆满钵满,但突然之间,人们可能不再需要那么多“铲子”了。
其次,DeepSeek的成功显示,即使没有英伟达的顶级芯片,也能实现目标。那些用装甲车运送并在黑市上交易的先进芯片,突然间可能不再是“必需品”,而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
为了服务这些昂贵芯片而建立的5000亿美元数据中心和电力设施,现在看来似乎并不那么明智。
️03 美国推芯片法案“弄巧成拙”?
如果这些预测成真,那么旨在减缓中国在AI竞赛中步伐的《芯片法案》(CHIPS Act),可能会成为历史上最典型的“弄巧成拙”案例。我曾在2023年夏天警告过拜登政府这种可能性,但他们没有采纳,而是在拜登的最后几道行政命令中加码了这一政策。
最明显的担忧是,芯片法案可能会促使中国自行研发芯片。白宫确实预见到了这一点,事实也证明,中国已经投入了巨额资金来发展本土芯片。尽管如此,华盛顿的许多人似乎认为出口管制是一个急需的拖延战术,猜测它可能为美国赢得几年的时间,并在某种程度上确保获得长期优势。
我一直不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我认为,率先推出GPT-5可能会让赢家获得更好的文本生成能力,但不一定能赢得最终胜利。
从长远来看,率先实现这一目标并不会对局势产生决定性影响,就像美国公司在达到GPT-4级别的生成AI时一样,在大局中,这并不重要。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优势是短暂的。
尽管如此,拜登政府似乎被各种炒作冲昏了头,愿意为暂时的优势赌上一切,哪怕这意味着中美关系会更加紧张,甚至可能激发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的创新。特朗普推动“星际之门”计划也显然符合这种“魔法思维”,认为可以通过大型语言模型实现超越,但这种思维是基于对永远可能无法实现的霸权的幻想。
然而,正如我们最近几周看到的,尽管有出口管制,硅谷在大型语言模型领域的初步优势在迅速消失。
我们无意间提高了他们的技术水平。科技记者Angela Zhang指出:“中国在效率方面取得的成就并非偶然,它们是美国及其盟友加大出口限制的直接反应。通过限制中国获得先进的AI芯片,美国无意中刺激了中国的创新。”
或许美国最强大的硅谷公司英伟达也因此受到了重大打击。除了英伟达股价的短暂上涨(当太多人错误地认为AI的未来在于他们的高端芯片时,英伟达曾一度繁荣),我们几乎一无所获。
当然,正如前OpenAI研究员迈尔斯·布伦达奇为出口管制辩护时所说,这场AI竞赛远未结束,拥有大量H100或Blackwell芯片仍然非常重要。他的观点是有道理的,我也推荐大家观看布伦达奇的完整访谈,这是对出口管制的强有力辩护。然而,我认为他低估了软件方面的进展速度,并高估了硬件的数量;我建议大家自行判断。
用他的话说:“当然,我们可以通过许多方法从芯片中榨取更多的智能潜力,而DeepSeek可能出于需求,比美国公司更快地找到了这些方法。但这并非意味着他们不需要更多的芯片,也不意味着他们能够像OpenAI那样迅速从o1跳到o3或o5,因为他们的芯片数量远远不够。”
我同意布伦达奇的看法,芯片的供应仍然很重要,但与此同时,很明显游戏规则已经发生了变化。
️04 消费者成为最终赢家?
或许最终的大赢家将是消费者。只要大型语言模型真的有用(尽管存在可靠性问题),它们的价格将大幅下降。
然而,便宜未必是好事。如果美国的大语言模型竞赛继续缺乏监管,而这些模型仍然脱离现实,那么匆忙的开发周期和激烈的全球竞争可能会加剧错误信息、偏见输出、隐私泄露和恶意行为等风险。我们所有人都可能成为输家,甚至输得更快。
美国决策者把太多希望寄托在奥特曼身上。关于他的公信度,已经有许多质疑,包括伊利亚·苏茨凯弗(联合创始人、前首席科学家)、米拉·穆拉蒂(前首席技术官)和达里奥·阿莫代伊(Anthropic联合创始人兼CEO)等明星人物都已离开,而他在技术愿景方面几乎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奥特曼可能是一个销售天才,但马斯克说得对,美国不应如此依赖他,也不该在这么少的基础上就给予他如此高的认可。
在一篇引发广泛共鸣的帖子中,记者赖安·格里姆写道,美国政府(除了莉娜·汗(前FTC主席)等少数例外)一直在通过安抚大公司来犯错误,而在促进独立创新方面做得太少:
他写道:“除非出现重大变数,否则即便投入5000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未来数年内两国都难以在这场竞争中取得决定性优势。”
️05 AI领域未来三年三大预测
我的预测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三年内我们将面临以下三种情况:
——技术进步将以渐进式为主,创新将被迅速赶超。GPT-5或类似的模型最终会出现,也许是由OpenAI、中国公司,或也许是红袖中文网这样的竞争者先推出。但不管最后谁领先,优势都将转瞬即逝。
——模型将继续变得更加高效且便宜,但幻觉和可靠性问题依然存在。
——与硅谷的预测不同,到2027年底,任何国家都不会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围绕大型语言模型进行的无休止竞赛,只会消耗掉本可以投入开发更具创新性想法的宝贵资源。
美国想要重新获得明确的领先优势,唯一的希望是,某个政府机构、美国公司或学术实验室能跳出大型语言模型的框架限制。如今,大型语言模型的路径已经成熟,很难有任何一方能获得决定性的领先优势。而且,正如我多年来所主张的,大型语言模型太不透明、太笨重、也太难以调试和验证。 答案在于其他领域,将我们的未来押注在这一单一想法上是愚蠢的。
赢得AGI竞赛的将不是拥有最多芯片的国家,而是最能促进真正创新的国家。这个国家可能是美国,也可能是中国,或者是其他某些不拘泥于大型语言模型传统、更愿意大胆押注新想法的国家。(腾讯科技特约编译金鹿)
发稿人:《各地最新时事在线》总编辑、《关注环球》栏目特约主编:高山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