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极其恶劣的内外环境,直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横空出世,才开始在国际上站稳脚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已经深深刻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正是有无数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争分夺秒,中国才能发展到如此高的地步。在这背后,中国科学院的付出不可忽视,郭沫若就是中科院的第一任院长,那么在二十九年后,是谁接过了郭沫若手中的接力棒,担任了第二任院长呢?他就是曾经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
革命战士被捕入狱
1916年,方毅出生于福建厦门,自幼家贫,但人穷志不穷,他热爱思考,渴求知识,十四岁时就加入了共青团,第二年,年仅十五岁的方毅就正式被组织接收为共产党员。虽然方毅年岁上还是一名少年,但是他已经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革命战士。
他接受组织命令在闽南地区开展工作,宣传革命思想,团结军民。由于方毅熟知南方的地形并且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他根据实际情况在南方组建了游击队,在恶劣的环境和敌军的打击下,他们艰难求生。而方毅三年的坚持也为南方革命力量的壮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934年,方毅从福建前往上海,在这里他继续执行危险重重的任务,作为地下工作者,潜伏在敌人身边,他要时刻保持谨慎,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暴露身份。方毅胆大且心思缜密,在工作期间多次将秘密情报送到战友手中,在胜利的天平上为我党增加砝码。但方毅还是在一次行动中暴露了,他被敌人抓捕入狱,严刑拷打,但他无论承受多么大的痛苦都绝不开口,从入党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侥幸脱险战斗不休
幸运的是,随着抗日战争的逐渐爆发,国民党的势力也无暇顾及到关押人员的情况,在1937年8月,经过党组织的营救,方毅顺利脱险,重获自由。而他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投入到紧张的抗日斗争之中。方毅奔赴湖北开展工作,他不但需要负责培训干部,深入群众宣传抗日思想。1938年,他前往黄冈筹备武装力量,组织起了一支千人游击大队。
在抗日战争期间,方毅曾参与皖东抗日根据地和淮南根据地等革命据点的建立和巩固,并参与新四军的抗日活动,最终,他和千千万的战友百姓一同将侵略者赶出了家园。
而在解放战争期间,方毅不再活跃在战场,而是在幕后,他主持华东地区的财政经济工作,正是他在我党的后方做好了物资支援工作,我军才能没有后顾之忧,解放战争才能更好的推动,可以说方毅在解放战争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为国效力发展经济
建国之后,方毅担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平日主要负责福建省的经济建设工作,为了更好开展工作,他加强税收,整顿金融,主抓基建工作,使百废待兴的福建迅速恢复了生产。
1952年,方毅担任上海市副市长,无论他在什么位置,都能极好完成目标,所以在1953年他就被调到了中央,担任中央财政部副部长,全国统一的企业财务制度和及计制度也是在这个阶段完成了基础性工作。
1954年,方毅受到党中央的派遣,出使越南帮助其恢复战后经济恢复及发展。1961年,方毅担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除此之外他还兼任对外经济联络总局局长,开展对外经济援助工作,为我国外交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7年,方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教育,科技以及外交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位革命者的付出,而新一代的建设者也将不负先辈的付出,中国必将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