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恐惧,是从体检开始的

fjmyhfvclm2024-11-12  30

拿到体检报告那一刻,他傻眼了。

今年33岁的河北小伙,一向觉得自己很健康,但去医院体检,却查出了一堆“老人病”:高尿酸、高血脂、中重度脂肪肝、甲状腺小结节……

此事一经报道,立即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别说33了,我25岁就得了脂肪肝、浅表糜烂性胃炎、高血压、甲状腺结节……”

“体检后,最怕报告出来那一刻,每次都心跳加速。”

“年年公司体检都担心得要死,生怕查出绝症。”

每当“体检”话题登上热搜,“害怕”二字就成为许多网友的共同心理。

◎ 要钱还是要命?看似很简单一道问题,但可能由不得年轻人轻易抉择。图:quanjing

️01️不体检就没有病?

其实,回想年少时,没有多少人会将学校组织的体检当回事,反而将其视为繁重学业之余的一项“游乐活动”。而步入社会工作多年后,体检似乎逐渐变成了面目可憎的“瘟神”,让人避之而不及。

《中国青年报》一项针对青年的调查显示,45.2%的受访青年表示害怕参加体检,其中37.2%的受访青年表示“有点怕”,8%的受访青年表示“非常怕”。对于参加体检有所顾虑的原因,68.1%的受访青年是担心会查出自己身体有问题。

32岁的赵蕾在上海某金融公司从事理财顾问工作,为了业绩,她工作非常拼命,每天只睡4-5个小时,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是家常便饭,一日三餐随便啃几口面包就能应付过去。满满的工作安排,让她恨不得分出三头六臂……

这样的生活她持续了6年,虽然年纪轻轻就坐上了经理的位置,但身体却一年不如一年:每天精神涣散、面容憔悴,办公时间一长,头昏脑涨、腰酸背痛等不适就会接踵而至。她日复一日地耗在繁忙的工作、焦虑的情绪以及疲倦的身躯中,虽不知什么时候是尽头,但似乎总有条鞭子在抽打着她往前跑。

◎ 为了应对忙碌的工作,都市人恨不得自己化身“超人”。图:quanjing

公司每年都会给员工安排一次体检,但赵蕾每次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去医院太麻烦、有这时间还不如睡觉、我这么年轻,应该没问题……直到一次强烈腹痛,她被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年轻的恣意不得不在喷薄而出的胃酸面前低头。

有人可能会觉得,只要不去触碰体检,疾病就会离自己很远,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种讳疾忌医、不敢面对问题的“鸵鸟心态”。现实中,年轻人的身体真的“快不行”了。

️02被慢性病砸中的年轻人

所谓“慢性病”,是指长期存在且难以治愈的一类疾病,具有起病隐匿、病程迁延等特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3%,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86%,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慢性病例近两倍。

在外界的固有认知中,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症向来是老年人的“专利”,但实际上,这些慢性病已迅速蔓延到年轻人中:


◎ 身体承受这么多压力,当然容易出问题。图:quanjing

️03体检,也许能救你一命

还记得2018年刷爆网络的刘凌峰吗?他患上晚期胃癌,但非常乐观,其事迹一度在朋友圈广为传递,让无数人泪目。

来自武汉的刘凌峰当年37岁,是一名工作狂人,出差、加班、应酬对他而言是家常便饭,喝酒、抽烟、熬夜是他的生活常态。据他自己透露,最拼的一次,他甚至连续工作70小时也没有好好休息。极度紊乱的生活状态摧残着他的身体,胆结石、肾结石、肠梗阻、胃溃疡等疾病纷纷找上门,直至被确诊为胃癌晚期。

患病后,刘凌峰身体暴瘦,忍受病痛的同时他开始反思,告诫他人一定要关注健康,少碰烟酒,敬畏生命,记得体检。

人往往在病痛敲门时,才开始真正关心自己身体,但有时却为时已晚。当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经常处于异常状态,所有的身体问题都会加速,若想按下患病的暂停键,一是要自律,减缓病情发展,二是要进行体检,及时悬崖勒马。

遗憾的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健康体检的覆盖率仍然偏低。以2019年为例,我国国民的健康体检覆盖率为30.5%,而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2017年体检覆盖率就超过了70%,德国更是达到95%以上。

德国卫生部长曾说过:“一个世纪来,仅靠体检这一项德国人就多活了25年。”

也曾有人说:“中国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约80%花在了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

◎ 没钱,很头痛;有钱没健康,也很头痛。图:123rf

40岁前卖命挣钱,40岁后花钱买命。那些本来靠体检能早早发现、及时治疗的慢性病,如今却给个人、家庭以及整个国家的医疗保障体系带来了沉重负担。据统计,我国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

豆瓣上曾有帖戏谑:“拿10年寿命换500万,你换吗?”70%的人选择“不换”,当金钱加码为5000万时,选择“交换”的人变成了64%。

竞争压力巨大的社会环境下,人们默认着“拿命换钱”法则,觉得在庞大数字背后,就能实现所有的美好生活与理想。但回归现实,普通人若仅凭一份工作,终其一生也难以获得数额巨大的金钱财富。

所以,在人生的马拉松里,若感到体力不支,不妨放慢脚步,留意身体向你发出的信号,看看花草树木,听听鸟鸣虫吟。说到底,小命要紧。

编辑|叶芳梁中明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hongxiuz.cn/news/13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