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缝里的牙结石,怎么去除才干净?真正有效的方法是这2个

fjmyhfvclm2024-11-12  35

大家平时刷牙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牙缝上总是附着着一层黄黄的物质,不管怎么刷也刷不掉?

其实这种物质是牙结石,它就像给牙齿和牙龈糊上了一层水泥,看似牢固,️实则暗中滋生细菌,给牙齿健康埋下病根

不管怎么刷牙都刷不掉的牙结石,应该如何去除呢?今天一次性讲清楚。

️一、你的牙多半是让牙结石“毁掉”的

你的口腔里是否有牙结石?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35—44岁居民中,️口腔内牙石检出率高达96.7%

牙结石听上去似乎比龋齿好点,但它本质就是腐蚀口腔健康的“元凶”。

牙结石也称为牙石,️通常存在于唾液腺开口处牙齿表面,开始是乳白色软垢,后因逐渐钙化,慢慢质地变硬,一般陈旧性牙结石需要数月至数年。

为什么牙齿缝隙会形成结石呢?️这与口腔细菌有关

日常生活中,口腔卫生状况不好,细菌就会与食物中的蛋白质及一些分解过程中的副产品混合,形成牙菌斑。当牙菌斑停留在牙齿上,来不及时清除,慢慢就会沉积成牙石。

牙石虽然不痛不痒,但堆积过多它们就会开始各种“作妖”——

️牙龈伤害:牙结石沉积在牙龈处,造成牙龈出血、萎缩,牙周组织炎症,引起口腔异味,严重时还会导致牙龈发脓、牙缝变大,引起牙齿松动。

️消化不良:牙周炎症或牙齿缺失,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可引起消化不良,可能诱发消化系统病变。

️心血管疾病:多项研究发现,牙周病的致病菌可随着血液循环,可能引起心内膜炎、肾小球炎等疾病,️并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早产:怀孕期间,孕妇可能会因牙周病,刺激胎儿,引起早产。

️二、出现这几种表现,多半已经长牙结石了

牙结石是就是细菌的“集大成”,如果以下表现你有一项或多项符合,说明你的口腔已经积累了这些“小石头”。

️1、牙根、牙背有小石头

对着镜子查看,如果牙缝、牙根、牙背等地方,️有一层黄色、棕色或黑色的污垢,一般就是牙结石。

️2、牙龈出血

刷牙时,会有出血的表现,或是咀嚼硬物时,唾液中带有血丝,这些表现都是牙周病早期症状。

️3、持续性口臭

口臭与口腔细菌感染有关,当口腔、牙缝中的食物残渣经过细菌分解,会产生难闻的臭味。

️4、牙龈萎缩

牙结石沉积会造成牙龈和下方牙槽骨退缩,两颗牙齿和牙龈会形成明显的“小三角”。

️三、牙结石怎么去除好得快?分享2种方法

即使我们每天坚持刷牙,但也只能清除70%的牙菌斑,剩下的则会在唾液的作用下逐渐钙化,形成刷不掉的牙石。那有什么方法可以去除这些“难缠”的小石头呢?

️1、定期洗牙

洗牙是利用超声仪器,通过声波产生的高频震动,从而达到️祛除龈沟内的细菌、炎症细胞以及附着的牙结石的目的。

洗牙的同时,还会加入打磨抛光和药物冲洗,以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及牙齿色素沉着。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口腔诊疗中心赵强主任建议,️牙周不健康者、备孕中的准妈妈、矫正牙齿者、需要镶假牙者、牙齿色素沉着的人,当发现可能存在牙结石,最好积极洗牙,别等出现严重口腔问题,才来应对,很可能加重病情,影响口腔健康。

对于健康成年人,️一年只需洗牙一至两次即可

洗牙并不会伤害牙齿,虽然洗牙使用的是高频率机器,但本身不具有任何切削功能,且医生操作时需要不断移动工作头,只轻轻接触牙石,按照正规操作,是不会伤害牙齿的。

️2、用醋液漱口

有研究表明,食用醋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都有较强的杀灭能力。而牙结石主要为碳酸钙,️通过食醋,有一定的溶解作用

因此,用醋漱口后刷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口腔细菌,帮助清洁结石。

但这种方法并不适合经常、连续使用。因为醋的酸性可能会腐蚀牙釉质,对牙齿造成过敏,️建议2个月左右使用1次

️四、3个习惯助你拥有一口“好牙”

口腔卫生是预防牙结石的关键,想要减少牙结石,3个习惯要养好。

️早晚刷牙

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若是外出不方便,也要及时漱口,防止食物残渣遗留。

️口腔检查

定期做口腔健康检查,帮助及早发现问题。年轻人至少一年一次,️中老年人最好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合理饮食

多吃富有维生素的粗纤维食物,如肉、蛋、各种蔬菜和水果,有助于预防牙龈疾病。少吃甜食及粘性食物,增加牙齿缝隙残留污垢的可能性。

为了预防牙周疾病,除了饭后正确刷牙,也要及时处理牙龈红肿、发炎等问题,若是牙结石引起,应尽快去除,否则只会加重口腔问题,还可能波及全身。

参考资料:

[1] 《「牙结石」如何掏空一口好牙?附洗牙前VS洗牙后对比图》.生命时报.2021-05-30

[2] 《中国97%的成年人患有牙结石|洗牙究竟好不好?》.营养师顾中一.2021-05-15

[3] 《什么样的人最需要洗牙?这5类人被口腔科医生点名了》.家庭医生在线.2018-05-1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hongxiuz.cn/news/11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