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部位长了息肉,最好及时切除,时间长了癌症可能会悄悄接近你

fjmyhfvclm2024-11-12  23

“我今年29岁,和丈夫结婚2年了,在去年生了一个小女孩。生完小孩子之后,经期变得不太正常,在经期结束后还是有少量阴道出血。

今年6月终于抽出时间去医院进行检查,检查后医生告知是宫颈上长了息肉,但是息肉不大,不需要进行切除,只需要定期复查即可。

对于医生的说法,我自然是相信的,但是我又有点担心,网络上很多人都说,息肉不切除的话容易发生癌变,这是真的吗?”

️3种息肉容易癌变,最好及时切除

️1、肠息肉

肠息肉是指的结肠、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型病变,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它的发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在男性身上较为常见。

不同的肠道息肉给身体带来的后果也不一样,大部分的肠息肉都️不会有明显症状,并且生长缓慢,这种息肉就无需过多处理。

但是如果体内所出现的是️腺瘤性息肉或是直径超过1CM,则一定要引起重视并️及时切除,这类息肉的恶变几率非常高,在临床上95%的结肠癌来自于结肠腺瘤

在切除息肉之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了,因为息肉在切除之后还是有很大可能性会复发,在️息肉切除之后也需要定期复查

在切除肠息肉之后,想要预防复发一定要有健康的生活习惯,首先在饮食上要少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以及低纤维性的食物;其次建议日常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胃肠道蠕动,并且要保持有好的心态。

专家建议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群,每年都需要进行一次肠镜筛查,一些家族内️有肠癌病史、长期饮食习惯差以及慢性腹泻便秘的人群,则可以视情况将检查年龄提前至40岁。

️2、胃息肉

胃息肉是由于胃粘膜损伤导致的息肉,不同患者身上的息肉部位也不同,一些患者会出现在粘膜下层、一些则会出现在粘膜层。出现胃息肉一般不会有明显症状,多数患者是在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息肉。

息肉根据病理原因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胃底腺息肉、胃增生性息肉以及胃腺瘤性息肉等。当发现体内息肉️直径大于1cm,尤其是腺瘤性息肉,一定要及时切除,否则容易癌变。

和肠息肉一样,胃息肉也不是切除后就万事大吉了,同样️需要定期进行筛查预防复发️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日常生活中想要预防息肉,要注意️多吃富含植物蛋白以及维生素的食物,高脂肪、高热量以及高糖分的食物要尽量少吃。

️3、鼻息肉

鼻息肉一般会发生在中鼻道、中鼻甲等位置,是一种良性的小肿瘤。出现鼻息肉的患者会伴随着鼻塞症状,随着息肉越来越大鼻塞的症状也会越严重。部分患者息肉堵塞到咽鼓管,会引起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

一旦鼻息肉出现症状,可以使用药物进行干预治疗,如果️息肉较大、症状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则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在术后还需要进行活检诊断息肉是否恶变。在息肉切除之后,定期进行随访检查。

除了上述的这些息肉以外,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会出现息肉,这些息肉虽不易恶变,但也要引起重视!

️·声带息肉

声带息肉,顾名思义是生长在声带上的息肉,之所以会出现声带息肉️和发声不当、过度发声以及慢性炎症刺激等有关。这类型的息肉,会出现在日常经常说话的人群身上,如教师、歌唱家等。

声带息肉会出现咽喉的一系列异常表现,️绝大部分的声带息肉都是良性的,可进行局部消炎、雾化吸入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时则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

胆囊性息肉包括两种类型,腺瘤性和胆固醇性。在临床上较多出现的是胆固醇性息肉,出现这类息肉时多数不会有症状表现,一些比较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腹痛等症状,️胆囊息肉在临床上的恶变率在1~10%之间

一旦发现体内有胆囊息肉存在,都建议及时进行治疗,特别是一些息肉靠近胆囊管位置,这个部位的息肉容易堵塞管道,引起胆囊积液、胆囊炎等发生,长期慢性刺激会诱发癌症发生。

胆囊性息肉的发生也和日常生活很有关系,想要预防的话需要戒酒、低脂肪饮食以及生活规律。对于一些️5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筛查

体内出现息肉是非常正常的,很多人在发现息肉后都不以为意,这是个非常错误的做法。发现息肉后,一定要遵医嘱进行进行随访,这样做可以有效预防息肉恶变给健康带来更大的威胁。

️参考资料:

[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hongxiuz.cn/news/10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