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最高检发布三件依法从严惩治中介组织财务造假相关犯罪典型案例,通过案例警示会计、审计、保荐、法律、资产评估等各类中介组织依法依规履职尽责,彰显了全链条打击此类犯罪、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司法态度。自2025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财务造假相关犯罪案件206人。其中,2024年1月至11月,起诉人数达82人,同比增长78.3%。期间,最高检挂牌督办31件重大财务造假案件,并向地方检察机关交办了一批类似案件。各地检察机关办理了康得新、康美药业、獐子岛等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案件,依法追诉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的责任。
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包括苏某升等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案,朱某军、刘某军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以及吴某辉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这些案例覆盖了当前中介组织财务造假相关犯罪的主要类型,总结了中介组织人员在履职过程中常见的违反执业准则的行为,明确了明知公司企业造假和严重不负责任的认定规则,为办案提供了参考。案例中涉及的犯罪手段多样,如按企业预设数据“量身定制”审计报告或评估报告,核查验证过程流于形式,不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甚至主动配合、协助企业修改财务数据,指导伪造审计证据等,以此警示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坚守“不作假账”的底线。
最高检经济犯罪检察厅厅长杜学毅表示,检察机关将依法从严打击财务造假相关犯罪,维护投资者权益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加大惩治力度、明确司法标准、推动行业治理等方式,促进构建公开透明、诚信为本的市场环境。未来,检察机关将继续与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合作,持续打击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犯罪,保障投资者权益,以法治力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