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任命卢比奥为国务卿这件事,乍一听似乎挺突然的。回想2016年共和党初选时,两人曾激烈交锋,卢比奥甚至嘲讽过特朗普的手小,而特朗普则给卢比奥起外号叫“小马可”。如今他们竟然能走到一起,卢比奥还成了美国外交掌舵人,这确实有些戏剧化。
仔细分析这件事,可以发现其中有不少门道。一方面,特朗普崇尚斗争精神,对那些敢于与自己硬碰硬的人往往高看一眼。2016年卢比奥主动退出竞争,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特朗普胜选,可能让特朗普心存感激。这种感激未必是真情流露,更多是一种政治交易式的互相利用。
另一方面,美国政坛向来分派系,共和党内部也山头林立。卢比奥在佛罗里达州长期耕耘,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和政治经验。他在国会中表现活跃,无论是在国内议题还是国际事务上都颇有影响力。因此,把卢比奥拉进内阁有助于稳住一部分保守派力量,还能借助他的影响力推动一些争议性政策,如税改、移民改革等。
此外,特朗普和卢比奥在外交政策上有许多契合点。从伊朗问题到中东局势,再到中国相关的话题,两人的调子基本一致,都属于强硬派。他们在支持以色列、制裁伊朗以及对中国的人权、贸易和科技领域挑刺等方面立场一致。这种默契使得卢比奥担任国务卿看似意外,实则符合特朗普团队的一贯逻辑。
还有一个隐藏较深的小算盘,那就是替罪羊机制。美国总统在做决策时常常需要找个背锅侠,特别是在外交这种敏感且充满变数的问题上。如果未来出现重大失误,国务院负责人很可能成为第一个被推出来承担责任的人。因此,把卢比博安排到这个位置,也是一种风险转移策略。
从中国角度来看,中美关系近年来波折不断。卢比奥这类言辞尖锐、不负责任的人物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双方矛盾。他曾公开插手香港、新疆事务,多次无端指责中国发展模式并提出荒谬制裁建议。中国采取了果断措施予以反击,包括冻结他的资产及签证限制。然而,即便如此,卢比奥依旧毫无收敛迹象,他仍将成为未来风波中的关键角色之一。
现代政治现实主义且冷酷,一边利用你的长处为己所用,一边随时准备舍弃。中美之间的博弈将持续演绎下去,没有谁能够全身而退,只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战略。主导规则制定的人若投机取巧,游戏的最终赢家究竟是谁,或许只是历史的一个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