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资金或可带来超万亿元潜在增量资金 推进长钱长投

fjmyhfvclm2025-01-24  19

近日,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推进长钱长投。1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邹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介绍了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相关情况。

东吴期货首席投资官吴照银表示,根据测算,险资、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上市公司分红等几类中长期资金在2025年可带来约18230亿元的增量资金,这将改善A股的资金面。外资中的许多主权基金、养老金、公募基金和商业保险资金多年来积极参与A股市场,对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截至去年底,外资通过QFII和沪深股通两个渠道共持有A股大约3万亿元人民币。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认为,可以通过加大分红与回购力度提升长期回报率,稳定股息回报率以吸引险资配置资金,以及改善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来增强A股市场对长线资金的吸引力。

中长期资金通常指投资期限较长,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资金。常见的类型包括养老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和社保基金。这些资金在2025年可能会带来上百亿或上千亿的潜在增量资金。例如,险资按每年新增保费的一定比例投资股市,预计2025年的增量资金约为数千亿元;公募基金持有A股股票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预计2025年增量资金约为数千亿元;社保基金如果提高股票投资比例一个百分点,增量资金约为数百亿元;上市公司的分红留存二级市场的资金量也相当可观。

考核机制的调整对于拉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至关重要。证监会提出将基金考核时间由一年改为三年,以提升实际投资比例,形成合力,从而提升资本市场的内生稳定性。海外机构一般基金业绩的考核周期起码是三年,基金公司应给予更多空间、时间和资源培养人才,而非用短期业绩考核方式。

国际资金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近两年来,国际长线资金对中国股市的配置处于历史低位附近,时而涌入的主要是对冲基金。近期高盛香港的亚洲宏观大会上,投资者讨论了对市场的看法,整体来说,海外资金对中国市场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国内通胀下行、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方面。尽管大多数投资者认为亚太市场中中国的表现会较好,但在实际行动上还存在一定的滞后。

无论是悲观还是乐观的投资人,各方对“赌政策”的意愿都显著下降。对长线外资而言,加仓的前提在于中国内需能否实质性复苏及市场治理能否进一步完善。刺激措施能否重启消费是关键,相比基建投资,刺激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更具有可持续性。当前政策效果比较彰显的领域依然是传统的一些早周期行业,如地产、汽车和家电。此外,持续改善治理也是持久的主题,更好的企业治理将给予海外耐心资本信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hongxiuz.cn/hot/1313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