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制施行近30年 为何仍有职工难双休?休息休假权待落实

fjmyhfvclm2025-01-22  17

休息休假时间是劳动者自行支配的时间,包括每周休息日、法定节假日、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病假、事假和带薪年休假等。休息休假权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之一,能让劳动者放松身心,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推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然而现实中,一些休息休假制度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还有一些制度与现实脱节,亟待完善。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鼓励单位和职工将带薪年休假与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在相关新闻评论区,不少网友呼吁落实“双休”。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企业和不能实行统一工作时间的事业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1995年5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一周双休制。然而,近30年过去了,仍有一些劳动者在双休和法定节假日难以休息。

河南省郑州市一家孤独症康复机构的老师高丽丽深有感触。她周一至周五负责为孤独症儿童上课,周末本以为可以休息,但机构负责人以提升教学专业技能为由,让老师们“大小周”到岗学习。两年后,她因无法适应这种安排而辞职。

北京市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韩杨同样因没有双休而困扰。赶电商平台大促时,她曾连续上班一个月。2024年11月11日凌晨3点回到家,早上9点又要上班,这种节奏持续了近一周。调休期间,她仍需处理工作事务,感觉像是居家办公。

上海市的程序员王浩也渴望休息时间。每当公司发布新品时,他都要熬夜工作,国庆假期也不例外。频繁加班导致他头发逐渐稀疏。服务行业的情况更为普遍,例如电子产品维修店员工刘猛,每周只能选择除周末外的一天休息。此前做餐厅服务员时,他每月只能休两天。

2025年8月,人社部和最高法联合发布超时加班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明确“996”工作制违法。随后,多省市的人社部门集中排查整治超时加班问题,一些企业取消了“996”和“大小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天玉解释,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如果在一个“大小周”的工作周期中,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且确保每周有至少1天的休息时间,这样的工作制并不违法。但法定节假日加班需支付三倍工资报酬,不能以调休替代。

除了法律层面的原因,某知名互联网公司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刘宁宁表示,双休和法定节假日落实难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企业出于成本控制和效益最大化的考虑,倾向于让职工在周末加班;许多职工为了就业机会或晋升机会接受单休或加班安排。韩杨认为,数字技术使隐形加班常态化,生活和工作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如何让劳动者享有充分合理的休息时间?王天玉建议完善劳动法规,将劳动法中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与《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统一起来,并结合不同行业和工时制加以细分。企业应精细化管理,建立及时的休息休假反馈机制,鼓励职工提出意见和建议。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沈志歈指出,随着社会进步,“更多工作”的观念会逐步转变为“更优工作”,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更好更优质地工作才是科学且可持续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hongxiuz.cn/hot/1304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