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的CES 2025上,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宣布Blackwell芯片已经全面投产,其中GB200芯片能够为大语言模型推理负载带来30倍的性能提升,并将成本和能耗降低25倍。然而,这份利好消息还未完全消化,一份168页的“临时最终规则”迅速让市场情绪变得悲观。
1月13日,白宫官网公布了针对人工智能的临时最终出口管制规则,以国家安全为由进一步限制人工智能芯片和技术的出口。媒体称其为“人类史上首个全球AI出口管制规则”,并认为中国的科技企业将受到冲击。经历了2024年的铺垫后,2025年注定会上演一场AI全球竞赛,而中国在算力上的困境亟需解决。
这份新规对AI芯片提出了全球许可要求,还对“模型权重”进行了管制。新的禁令将全球国家和地区分为三级:Tier 1的少数盟友可以不受限制地获取AI芯片;Tier 2的国家和地区面临总算力限制;中国大陆在内的Tier 3国家和地区将被全面禁止进口先进芯片。此外,企业不能在Tier 3国家和地区部署高性能闭源模型,在Tier 2国家和地区进行部署时必须遵守安全标准。如果需要对通用开源模型进行微调且消耗大量算力,必须向美国政府申请许可。这导致国内科技企业可能进一步面临GPU短缺的问题,影响大模型训练及产业进程,削弱中国AI竞争力。
尽管如此,一些替代方案已经成熟。华为副董事长徐直军提出,基于实际可获得的芯片制造工艺,通过计算、存储和网络技术协同创新,打造“超节点+集群”系统算力解决方案。华为云上线了昇腾AI云服务,整合大规模算力集群、计算引擎CANN、AI框架MindSpore等,提供稳定可靠的全栈算力保障。华为云的AI原生云基础设施CloudMatrix通过资源池化和超高带宽网络,实现了灵活扩展和高效利用。
科大讯飞和腾讯音乐也选择了类似的路径。科大讯飞基于自主算力训练的讯飞星火4.0 Turbo在数学能力和代码方面超过了GPT 4o。腾讯音乐旗下的天琴实验室与昇腾AI云服务合作,发布了行业领先的Stable Diffusion系列视觉大模型推理加速方案lyraSD,相比传统AI算力解决方案,推理速度提升超过166%,性价比提升了35%。
这些案例展示了中国科技企业的创新精神。华为云、科大讯飞、腾讯音乐等企业共同构建了中国的大模型生态,打通了底层算力到通用大模型再到行业应用的路径。华为云已在贵州贵安、内蒙古乌兰察布、安徽芜湖部署了三大AI算力中心,满足大模型训练和推理需求。同时,昇腾云适配优化了100多个开源大模型,企业可以一键调用大模型能力,快速构建自己的大模型应用。
AI作为基础性使能技术,正持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改变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华为云和科大讯飞等企业已经证明,AI算力供给不会受限于芯片,应用创新也不会受制于AI算力,为担心算力卡脖子的企业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