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国色芳华》以其独特的中式美学吸引了众多观众。剧中不仅展示了制香、牡丹培育、盛唐刺绣、扇艺和唐妆等传统技艺,还通过细腻的情节将这些技艺融入剧情,让观众仿佛穿越到盛唐,感受古代匠人的非凡魅力。
该剧改编自意千重的同名小说,以唐朝为背景,讲述商户之女何惟芳在长安“花鸟使”蒋长扬的帮助下,从牡丹培育起家,最终走上济世报国之路的故事。为了真实还原盛唐风貌,剧组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作,深入调研唐代民俗和牡丹文化等多个领域,力求展现盛唐的恢弘气象。剧中的服装造型和布景精益求精,既展现了唐代匠人的高超技艺,也传递出那个时代的美学精神。
剧中与“香”有关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例如,第11集中,女主牡丹与胜意夜话时静心制作百刻香,介绍了这种香的特殊功能。第12集里,孙大娘教授牡丹制作牡丹香粉,五步工艺细腻展现,从选材到调香,每一步都充满匠心。这些场景不仅让人感受到制香的宁静美好,也展现了唐代香文化的深厚内涵。在唐代,香不仅是身份和品味的象征,也是文人雅士激发灵感的媒介。剧中百刻香的使用更是别具匠心,它作为一种“无声漏”,展现了古人以香计时的智慧。
牡丹培育是剧中的核心线索之一。何惟芳与蒋长扬组成“匠人与投资人”的组合,从培育牡丹起家,实现了报效家国的理想。剧组引入了45个牡丹品种,展现出九大色系、十大花型的华丽风采。牡丹在唐朝被誉为富贵与繁荣的象征,成为洛阳的文化名片。剧中还特别提到了牡丹移栽后的养护方法,如使用原土提供熟悉的环境、搭架遮阴防止暴晒、用软化过的井水或河水浇灌等,生动再现了传统花卉栽培中的智慧。
盛唐刺绣技艺也在剧中得到了巧妙展示。李现饰演的蒋长扬身着刺绣细节精美的圆领袍,杨紫饰演的何惟芳则以牡丹纹样装点衣饰,绣工细腻,花瓣纹理栩栩如生。翼马联珠纹和对鸟纹样的服饰展示了唐代工匠对自然的艺术表达和对异域文化的吸收与再创造。此外,剧中还多次出现扎染、蜡染等印染工艺,提升了服饰的层次感。
唐妆作为女性角色的重要标志,既还原了盛唐的妆容特点,又结合现代审美,展现了盛唐女子的风韵与优雅。剧中人物的底妆清透自然,眉形柔美灵动,眼妆层次分明,唇妆多样。花钿和妆靥更是增添了妆容的精致感。所有女性角色均未佩戴耳饰,这一细节与唐代风俗完全吻合,更突出发髻与冠饰的巍峨之美。
扇子在剧中不仅是角色手中的日常之物,更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与文化意蕴。何惟芳出嫁时手持团扇,暗含唐代婚俗传统“却扇礼”。蒋长扬的扇子则体现了唐代扇艺的多样与华美。唐代是扇艺发展的高峰期,扇子不仅是实用工具,更是文人墨客的“怀袖雅物”。扇面常绘工笔花鸟、写意山水,或题诗作画,承载着古人的审美情趣与文化表达。
从香粉的袅袅余香到牡丹的国色天香,从刺绣的针线风华到扇艺的一摇一展,《国色芳华》如同一幅缓缓铺展的盛唐画卷,将传统技艺与唐代美学生动还原。那些承载了匠心与文化的细节,仿佛在轻声诉说:千年过去,唐风未远,芳华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