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人民银行披露2024年12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3.53万亿元,同比增长7.3%;流通中货币(M0)余额12.82万亿元,同比增长13%。这些数据反映出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经济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货币环境,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和增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
2024年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55.68万亿元,同比增长7.6%。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8.09万亿元,超过市场预期的17.87万亿元。12月信贷增长与经济运行指标相印证。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反映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提振了社会信心,经济明显回升。
展望2025年,预计降准可能超过150个BP,降息操作将兼顾汇率形势与股市择机选择,预计幅度超过30个BP。
初步统计显示,2024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8.34万亿元,同比增长8%。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7.05万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1.3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企业债券净融资1.91万亿元,同比多增2839亿元。这些数据表明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2024年12月末M2同比增长7.3%,M1同比下降1.4%,M0同比增长13%。尽管防范资金沉淀空转的一系列措施对金融数据增长形成压力,但社融和M2同比增速仍高于2024年前三季度的名义GDP增速,显示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扎实有力的。
2024年12月M1增速为-1.4%,前值-3.7%,超出市场预期。财政资金拨付使用开始反映在M1数据中,使得M1增速出现上行拐点。政府债券发行环节拉动社融,拨付环节拉动M2,使用环节拉动M1,时间进度与2024年底基本匹配,说明已发未用财政资金当前使用效率较高。
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8.09万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4.3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08万亿元。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注重长期稳定资金供给,有助于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贷款利率持续下行,降低了实体部门的融资成本,提高了企业和居民的投资积极性。
从2024年12月份单月数据来看,信贷增长同比基本持平,房地产回暖促进了居民信贷。当月新增信贷9900亿元,同比少增约1800亿元。对公贷款尚未明显改善,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近8000亿元,反映企业盈利预期的扭转及加杠杆意愿和能力的提升仍需时间。化债背景下,一些存量信贷的偿还也导致信贷少增。银行为2025年1月信贷“开门红”储备项目,导致对公贷款规模增长有限。后续企业部门信贷数据的改善需继续观察。零售贷款方面,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反映出地产需求端刺激政策对居民加杠杆意愿的提振。
2024年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加2.9万亿元,高于市场预期,同比多增9249亿元,月末增速8%。增量结构中主要拖累是贷款,最大的正贡献是政府债和企业债。政府债支撑社融增长。2024年12月新增社融约2.86万亿元,同比多增约9200亿元,社融同比增速8.0%,较上月提升0.2个百分点。当月企业债净融资约负150亿元,同比少减2600亿元。低利率环境使得企业更倾向于借助债券融资。当月政府债券净融资约1.76万亿元,同比多增8300亿元。考虑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预计2025年政府债分项仍将持续支持社融。
单月来看,M1增速已是连续第三个月上升,且2024年12月较当年9月的低点上行了6.0个百分点,显示出金融数据正向好的方向发展。受财政支出逐渐下发影响,政府存款向居民、企业存款迁移,进而推动M2季节性扩容。理财基金等产品资金回流至存款也推动了M2同比增长提升。2024年12月M1同比降幅继续收窄,新房销售翘尾,居民购房需求进一步释放,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活期存款规模。
1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介绍,2024年12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为3.43%,同比下降0.36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为3.11%,同比下降0.88个百分点。货币政策传导上,疏通政策利率传导渠道,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强化利率政策执行,治理资金空转,优化对公存款、同业活期存款利率自律管理,节省了银行的利息支出,为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平衡银行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政策结构上,加大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贷户及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24年末,银行营销对接项目达22000个,已签订贷款合同等待企业随时提款金额达到8389亿元。推出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取消房贷利率政策下限,推动再度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每年减少借款人房贷利息支出约1500亿元。供需两端同步发力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还创设了两项资本市场的支持工具,有效改善资本市场预期。
按照中央要求,人民银行2025年将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将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支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保证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在保持金融业健康经营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2025年各项政策将形成合力,降准幅度和频率可能加大,预计降准可能超过150个BP;降息也将继续发力,可能兼顾汇率形势与股市择机选择,预计降息幅度超30个BP。短期内债市下行空间有限,但需警惕潜在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