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芳华中的牡丹有多火。1月14日,“菏泽牡丹卖爆了”的话题登上社交媒体热搜主榜第4名,电视剧《国色芳华》的热播成为这股“牡丹热潮”的重要原因之一。该剧的文化传承与文旅价值受到更多人关注和讨论。
从园林设计到建筑美学,从服饰细节到精致呈现,《国色芳华》让观众在一幕幕视觉盛宴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璀璨缤纷。1月13日,该剧因“妆造抄袭”登上热搜。《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作者左丘萌指出剧中妆造照搬了她书中的内容,并表示这些内容是二次设计,如商用需询问授权。《国色芳华》官方微博随后承认个别角色造型以该书为考据,误将相关学术研究示意图认作文物复原图,表示歉意并感谢原书作者提供的资料参考。左丘萌再次发文表示剧方沟通及时,解释合理,希望大家不要给《国色芳华》扣“抄袭”的帽子。
这一过失反而证明了《国色芳华》剧组在传承传统文化、制作影视精品方面的决心。为了呈现唐朝盛世的概念,幕后团队反复研究,最终选择唐三彩的五彩斑斓纹样作为全剧视觉的主概念。服装设计师张红梅介绍,全剧做了1500多套衣服,参考了唐朝画、壁画及各大博物馆资料加以创作。例如,何惟芳(杨紫饰)和蒋长扬(李现饰)大婚的冠参考了武周式·阎识微夫人裴氏六钿花钗冠,李幼贞大婚的项链和发冠参考了李静训墓和李倕公主墓出土的文物,舞姬所戴的孔雀冠借鉴了唐孔雀冠击腰鼓女俑的发冠。
剧组对色彩处理不仅考虑服装本身,还充分考虑发型、饰品的搭配以及与环境的协调度。团队为了呈现人物衣服的色彩关系做了上万张分解图,中国传统色如绯红、黛色、牙绿、赤金、凝夜紫、青豆色等在剧中大放异彩。此外,剧中的传统纹样如牡丹纹、花鸟纹、竹叶纹等也被还原和创新,赋予每位角色独特的身份和文化记忆。剧中的花衬裤、羽毛扇、团扇、璎珞、香囊、凤仙花美甲、同款牡丹等元素也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牡丹作为贯穿全剧的重要元素,以其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之姿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剧组为保证视觉效果,制定了跨时间与地域的花卉供应方法,克服天气、运输、养护等诸多困难,确保画面中的花卉真实、鲜活。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为拍摄提供了2500余株牡丹和芍药。随着该剧热播,菏泽等地的牡丹种植基地和花卉市场迎来了新一波销售高峰。菏泽牡丹区牡丹产业协会秘书长赵文双表示,今年牡丹销量峰值提前3天到来,预计年宵花销售量将达到60万盆左右。
《国色芳华》对文旅产业也产生了强大推动效应。从菏泽牡丹到洛阳“牡丹花酥”的热销,从衡阳南岳里的“国色芳华”游园会到洛阳应天门上演的主题灯光秀,该剧为相关旅游目的地带来了更多关注。1月11日,河南洛阳应天门上演《国色芳华》主题灯光秀,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驻足观赏。该剧细腻呈现的唐朝时期的商业活动、市井生活、节日庆典等多元场景,也为文旅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芒果TV与湖南衡阳南岳里联合打造的“国色芳华”主题游园会,通过与剧中牡丹、中国传统文化技艺的深度结合,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目前,该剧已在海外首轮播出,平台覆盖73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