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房地产市场或呈现五大变化 未来趋势展望

fjmyhfvclm2025-01-15  17

在历经约3年的调整后,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如何看待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2025年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如何?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规律变了。从2025年7月持续至今的调整,标志着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未来行业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规律将完全不同于过去20年。过去,房地产曾发挥了稳增长的作用,既改善了人民生活,也加速了国内城镇化进程,促进了经济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阶段,房地产市场的底层逻辑也随之转变。

自2025年开始的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与国家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一致,即深化创新驱动发展,增强新动能和新优势,提升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所有信贷余额的比例下降至20.9%,而2023年末为22.1%。2019年末该比例高达29.0%。我国不再将大量资源流向房地产市场,而是更多投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房地产行业自身也需要在转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目前,房地产行业有效需求不足,市场出清仍不彻底。2025年,我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7.94亿平方米,而2024年预估只有10亿平方米左右,三年下降幅度可能达到44%。即使房地产行业进行了调整,缩小了规模,但过去高峰期积累的土地仍然面临较大去化压力。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地方政府应依法依规收回闲置土地,严格限制供地,根据去化周期确定土地供应节奏和规模,维持土地市场稳定。同时,继续引导和推进房企退出与转型,提升住房质量。此外,需进一步扩大需求,例如对首套房、多孩家庭购房等刚需购房加大优惠力度,并提升居民收入,改善预期,降低房价收入比。还要推进地方政府收储力度,支持市场回稳。商办用房的去化压力更大,建议更改商品用房的供应方式,限制超额供应,前瞻性地规划商办空间,简化和降低商业用房交易环节税费,加速去化。也可以考虑将符合标准的商业与办公用房改建为租赁住房。

2024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政策,涉及“白名单”、“收储”、调整限购限售政策、利率调整等。四大一线城市相继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包括调整住房限购、降低交易税、降低首付比例等。北京、上海政策力度相对谨慎,广州则全面放开限购,整体政策力度最大。

2024年9月份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实质上是指“量升而价稳”,对市场预期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2024年9月底以来,房地产政策进一步放松,月度销售明显改善,10月、11月的月度销售同比加速恢复。

财政部明确指出,地方政府专项债可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还可用于土地储备,有利于商品房库存去化,缓解房企现金流紧张状况。预计在未来一两年内,主要城市基本上都可以实现止跌回稳,三四线城市需要的时间会更长。

展望未来,要促进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发展,一些特殊时期特殊区域的政策会逐步退出,例如限购限售等。上海、深圳、北京的限制性政策仍有放松空间。随着市场常态化,有些应急政策如“白名单”、“收储”等也会逐渐退出,而常规性政策如利率调整可能会长期运用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

从过去几年的发展来看,2025年我国房地产市场降幅将进一步收窄,2026年大概率能实现回稳。这与政策力度、居民预期、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有关,不排除市场出现一定波动。按照城镇人口新增需求、改善性需求和折旧需求分开测算,我国一年6亿到8亿平方米的新建商品住宅需求属于合理水平,在此区间波动都属正常。

目前,许多房企已开始适应发展新模式,以前“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的运营模式已经走到尽头,房企必须审慎经营。2024年以来,国家越来越强调建“好房子”。截至2023年底,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超过40平方米,住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市场将以改善性需求为主,避免“规模为王、重量不重质”。

经过3年半的调整,A股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未来这一趋势仍将持续。房地产企业要顺应市场规律,建好房子、交现房、降低杠杆都是很好的发展方向。

在新阶段,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五个方面的变化趋势:一是新房规模收缩,人房转化比稳定在0.2-0.3平方米;二是二手房交易成为主导,核心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已经超过新房;三是资产价格重构,优质资产才具备保值和升值潜力;四是城市更新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五是保障住房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成为住房体系的重要支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hongxiuz.cn/hot/1276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