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盛、瑞银等华尔街大行纷纷发表观点,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后市表现,并上调中国资产评级。外资机构普遍认为,2025年企业盈利复苏将为A股市场的上涨提供支撑,增量资金有望持续涌入。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在第25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上表示,随着更多稳增长政策的推进,叠加盈利增速的反弹、成交量的回升以及资金面的改善,2025年A股会呈现整体向上的趋势。尽管2025年开年A股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但基本面因素的改善并未改变。预计2025年A股整体企业盈利将明显改善,沪深300指数的盈利增速预计在6%左右。这一盈利复苏的趋势已经在2024年四季度的部分高频数据中有所体现。
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推动股票市场上行。当前万得全A指数以及沪深300指数的估值均处于五年均值下方,股权风险溢价指标处在历史均值上方一倍标准差的位置,意味着A股的性价比很高,市场上行有充足空间。
资金面上,个人投资者以及“耐心资本”有望为2025年A股市场贡献增量资金。随着更多稳增长政策落地,市场情绪扭转将推动新一轮个人投资者资金净流入。以险资、社保基金为代表的长线资本已经开始流入市场。新会计准则下,险资投资高股息类股票有助于抹平当期损益的波动,提高权益投资比例或是险资增厚投资收益的重要方式之一。“耐心资本”还会通过布局ETF等方式支持资本市场。
短期内由于市场波动性仍存,投资者可做好成长和价值的再平衡,看好大盘股的稳健表现;中期视角下,投资者可增加对成长性股票的配置,小盘股有望在成交量回升、市场风险偏好回暖后表现较佳。公司回报率是投资者最看重的因素之一,MSCI中国指数中的公司目前分红和回购已经创下了十年新高,这对于外资尤其是长期投资者非常有吸引力。港股市场中,互联网企业和高分红的公司被看好。
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及团队预计,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2025年的盈利增速分别为7%和10%,两大指数的假设合理市盈率分别达11倍和14倍。基于有吸引力的风险回报,建议继续超配A股和离岸中资股票;短期内A股和港股相对回报率将水平相当,市场情绪和流动性状况可能在2025年一季度末开始改善。
投资风格上,随着A股现金分红规模创新高和无风险收益率的下降,股东回报(股息和回购)投资策略应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具体行业上,建议投资组合向广义消费领域倾斜,维持高配线上零售、媒体和医疗保健板块的观点,并将消费者服务板块上调至高配。
此外,多家外资机构近期密集上调中国资产评级。摩根士丹利上调了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等公司的A股和H股评级。高盛也上调了多家银行股的评级,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的A股和H股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