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尹锡悦的第一次行动失败后,有消息称韩国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计划在本周展开第二次抓捕,预计动员超过千人。但韩国总统府已成为堡垒,有超过700人的配枪警卫力量,公调处能否成功尚不确定。
1月3日,公调处集结了大量人员试图逮捕尹锡悦,与总统警卫对峙五个多小时后未能成功。随后,首尔西部地方法院于1月7日迅速批准延长针对尹锡悦的逮捕令期限。公调处处长吴东运表示,为了成功抓捕尹锡悦,逮捕令有效期暂时不会公开。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俊生认为,公调处此次做了充分准备,誓称此次为最后一次执行,务必成功。逮捕韩国现任总统的象征性和敏感性使行动极为复杂。公调处在战术上做了调整,要求代总统崔相穆给警卫处下达命令,配合逮捕行动。然而,崔相穆面临两难境地,必须谨慎行事。
公调处还将目光瞄向了总统警卫处处长朴钟俊,正是在他的命令下导致1月3日行动的失败。1月4日,公调处与警方成立了联合侦查组,针对朴钟俊等26人涉嫌妨害执行特殊公务进行了立案。1月10日,不堪重压的朴钟俊向代总统崔相穆递交了辞呈,并被接受。
尽管公调处处长吴东运承诺会做好万全准备,但想要抓到尹锡悦仍然困难重重。目前,韩国总统官邸的防守工作非常严密,总统警卫处用多辆大巴车封住了入口,筑起了一道“车墙”,门口还设置了路障。据估计,保护尹锡悦的人数已多达近800人。公调处预计第二次抓捕时将可能动员超过1000人。
公调处似乎对第二次抓捕势在必得,但尹锡悦的具体位置却如迷一般。1月7日,公调处处长吴东运在会议上被问及尹锡悦是否在官邸时,表示不清楚,并回答正在考虑各种可能性。这引发了有关尹锡悦已经逃走的传言。1月9日,一则视频在网络上流传,拍摄到了疑似尹锡悦的男子在总统府内散步。
公调处急于铺垫好第二次抓捕尹锡悦的行动,也源自多方面的压力。一些尹锡悦的反对者认为公调处无能又懦弱。在首次逮捕失败后,李在明领导的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内部,要求废除公调处的呼声逐渐高涨。共同民主党需要加速完成对尹锡悦的弹劾,并迅速提前大选,使李在明能够快速成为韩国下任总统。
尹锡悦的法律代理人团在1月6日就公调处执行逮捕尹锡悦一事向检方检举公调处处长吴东运等11人。代理人团主张,公调处并没有指挥警方办案的权限,近日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公调处是一个怎样的机构,为什么拥有如此之大的职权呢?这要从韩国政坛说起。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韩国实现政治民主化以来,进步与保守两大政治阵营分裂、对立明显。政府高官腐败案件频发,韩国民众对于改革的呼声愈发强烈。
1996年,一些市民团体以前总统全斗焕、卢泰愚秘密政治资金事件为契机,请愿设立《腐败防止法》。金大中提出设置公调处的想法,希望制衡总统及重量级议员权力。此外,韩国民众也希望弱化检察机关对司法权力的绝对垄断地位。
2002年,金大中政府积极推动一系列廉洁法案和公调处成立等事项,但遭到保守政党和检察系统的强烈反对。2017年,文在寅当选总统后,再次提出成立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最终于2025年1月21日正式揭牌。公调处不属于现行立法、司法、行政任何一方管辖,调查对象包括前任及现任高级公职人员及其家属。
值得一提的是,尹锡悦与公调处的恩怨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埋下伏笔。2019年,尹锡悦担任韩国检察总长时,多次暗示检察系统遭到了破坏。2025年3月4日,尹锡悦宣布辞去检察总长的职务,被视为对文在寅推行司法改革,设立公调处,削弱手中权力的极大不满。
公调处现任处长吴东运也饱受质疑。一些人认为他在首次逮捕过程中准备欠缺,最终导致失败。吴东运在2024年4月被尹锡悦提名成为公调处处长,可以说尹锡悦对他有“知遇之恩”。
对公调处来说,再次逮捕尹锡悦是关键一战,事关韩国朝野内外的政治走向和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