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于1月12日开幕。市长吴庆文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据报告,2024年苏州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万亿元,增长6%左右,增速在全国GDP万亿级城市中名列前茅。2024年苏州新增A股上市公司5家,总数达到219家,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三和第五。今年,苏州计划设立1100亿元新型工业化系列基金,新增制造业授信额度5700亿元,新供产业用地2万亩以上。
2024年,苏州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59.1亿元,同口径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4.69万亿元,增加值增长约9%。进出口总额为2.62万亿元,增长约6.9%。过去一年,苏州在江苏省合作设立了5只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母基金和2只未来产业天使基金,总规模达240亿元,位居全省第一。此外,苏州新增国家5G工厂23个,数量居全国首位。苏州工业园区连续九次获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评冠军,昆山则连续20年蝉联全国百强县榜首。
产业发展方面,苏州去年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并有三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吴江区光纤光缆也入选了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ESG产业创新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3家、绿色工厂16家。2024年,苏州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6家,增量排名全国第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69家,总数位居全国第四。上海—苏州科技集群在全球排名第五。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突破11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九。
苏州具备产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开放水平高、营商环境优等多重优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2025年,苏州将加强市级统筹和条块协同,建设投资促进中心和专业招商团队,集中力量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型企业及标志性项目,力争每月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投用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数量均达到100个。同时,争取财政科技投入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到11%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提高到55%和40%。
苏州还将布局低空经济、具身智能、元宇宙、量子科技、未来显示、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争创全国和省级未来产业试点示范。聚焦仿生界面等领域,争取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苏州将实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行动,以“AI+制造业”为主攻方向,全面开放应用场景,重点引育100个工业垂直领域大模型,争取成为国家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制造应用基地。此外,苏州将开展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行动,建立重点产业链标准体系,力争主导或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200项以上。持续深化数字人民币、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等试点,争取更多数字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争创科技金融国际合作发展区和数字金融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5年,苏州将全面助力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人才、土地及政策等多方位支持。市长吴庆文表示,苏州将加快工业投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围,降低贴息政策门槛,实施总投资超千万元的增资扩产项目1000个以上。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推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降至12%左右,加快建设综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