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9日晚间,碧桂园(2007.HK)发布了市场期待已久的公司债务重组最新进展。公告中,碧桂园宣布了重组提案的关键条款,并称已与7家银行组成的协调委员会达成共识。该提案为债权人提供了包括将债务转换为现金在内的五个经济选项,如果落实,将使碧桂园实现大幅去杠杆化,目标是减少最多116亿美元的债务,并将债务到期时间延长至最多11.5年以及降低融资成本。此外,碧桂园的控股股东正在考虑将公司未偿还本金总额11亿美元的现有股东贷款转换为公司或子公司的股份,具体条款待协定。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碧桂园已经收到不少债权人的表态,表示愿意长期支持公司渡过当前的难关,同时期望公司能够尽快完成重组。从之前不少企业进行境外债重组的案例来看,债权人现在都非常理性。这次碧桂园的方案做得很务实,已经有很多债权人表示有兴趣。
此次重组提案针对碧桂园在现有债券债务、现有银团贷款债务及由公司借入或担保的若干其他贷款融资下的境外债务。提案拟给上述范围内的债权人提供五个经济选项,包括将债务转换为现金(通过要约回购)、强制性可转换债券、不同票据(“新票据”)及/或贷款融资(“新贷款”,连同新票据统称“新债务工具”)。根据公告,重组提案中的现金回购选项能带来最少90%的本金削减,“新债务工具”预计能削减35%的本金。
重组提案还计划通过对公司综合资产负债表进行去杠杆化(目标债务削减约116亿美元)以及设计可持续的摊销时间表,来解决境外债务总额,为公司提供健康的资本架构。作为重组提案的一部分,碧桂园控股股东正在考虑进一步对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去杠杆化,其中包括将其在2025年12月至2023年9月期间向碧桂园提供未偿还本金总额为11亿美元的股东贷款进行部分股权化。这些股东贷款原本目的是在公司融资面临挑战时期,为公司的资金需求提供支持。
接近碧桂园的人士表示,重组方案使公司有权选择实物支付利息(即发行额外的新债务工具代替现金付息),给予了公司一定的空间,以确保公司可在尽可能最大化资产价值的前提下完成重组后境外债务的偿付义务。银行支持公司进行最多11.5年的债务延展及降低融资成本,充分支持公司应对当前的挑战。
截至目前,碧桂园与专案小组、协调委员会及其他债权人仍在磋商重组提案条款,各方尚未就重组提案订立任何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碧桂园预期将继续与债权人进行积极及建设性对话,并保持积极态度,以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尽快落实重组提案条款。
公告还披露了公司目前的业务发展情况。截至2023年年底,碧桂园控制超过3000个开发项目,可售合同面积在9000万至9200万平方米之间,包括在马来西亚、泰国等9个国际市场的29个开发项目以及在中国内地的超过2900个境内开发项目。境外债方面,截至2023年年底,碧桂园应占有息负债总额约164亿美元。
近年来,碧桂园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自救。自2022年以来,碧桂园通过处置难销类资产及盘活沉淀资金,已回笼资金超600亿元。其中,2023年8月,碧桂园出售其所持广州亚运城联营项目公司26.67%股权,回笼资金12.92亿元;2024年12月,碧桂园彻底清仓转让其持有的长鑫科技1.56%股权,总代价20亿元,所得款项主要用于保交楼等项目建设开支。
在碧桂园内部,公司上下最大限度削减支出,大幅压降非核心非必要的经营支出,精简组织架构,高管带头降薪,并取消多项福利待遇。公司行政费用开销均按归零原则,非必要不支出,刚性支出通过整合集约等方式尽量缩减。
2025年1月6日,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惠妍在公司月度管理会议上表示,2025年工作核心仍是保交房和修复资产负债表,她鼓励全体员工全力以赴,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