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北京的李先生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房产风波。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自己于2016年在海南省海口市购置了一处房产,一直空着没人住。2025年1月5日,他收到法院公告,告知该房产将被执行法拍。
震惊之余,李先生联系律师处理此事。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是一起经济纠纷案的被告人与他名字完全相同,导致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乌龙,误将李先生的房产牵扯其中。李先生与龙华区人民法院取得联系后,法院核实情况并致歉,1月8日解除了对李先生房产的查封。尽管如此,李先生仍然感到不解,希望法院尽快出具整个事件的调查说明及处理结果。
李先生在网上晒出了来自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法院的公告,显示他在海南海口购置的一套房产将被法拍。李先生感到震惊,因为这套房子常年空置,且他从未接到过法院电话。因是周末,无法联系法院人员,李先生紧急求助律师。律师看到判决书后认为,如果涉案金额较大,可能还会面临更多经济问题。李先生查询银行卡后发现并未被冻结。
1月6日,李先生紧急联系银行,被告知房产证安全。律师一直在联系龙华区人民法院调卷宗,但一天下来无果。后来律师找到了原告律师电话,要来了卷宗,才发现是个乌龙。被告与李先生同名,欠巨款无力偿还,资产需被强制执行。
1月7日,李先生的律师再次打电话到龙华区人民法院,要求紧急停止法拍程序。工作人员表示需要征求法官意见。李先生给法院打电话询问为何会执行他的房子,得到的答复是让他去问法官。当天晚间,李先生写下网帖《谁动了我的房子》发布于社交平台,不少网友也提出疑问,质疑法院的操作。
对于此事,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回应称,由于李先生和一起经济纠纷案的被告人同名同姓,所以法院误将李先生的房产查封。当时案件较多,情况紧急,申请执行人的律师查询后出具了错误信息,法院立即查封了房产,因此产生了错误。目前法院已经在全力解决此事,1月8日早上9点28分解除了查封,并通过律师向李先生致歉。1月9日下午3时许,法院工作人员去小区张贴了房产情况说明,解释房屋情况。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一林表示,房产司法拍卖是法院对被执行人房产进行强制变现的司法程序,旨在保障债权人权益。但在实际操作中,法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关注:在拍卖前,法院执行人员应去不动产登记中心调取房产的基本登记档案,用于判断该房产是否属于被执行人所有。产权瑕疵风险方面,需要着重披露关键产权信息。根据当事人和当事法院的描述,很有可能是法院在向律师出具调查令时,没有写明被执行人的身份证信息,导致申请执行人律师查询到了重名的李先生的房产信息,而法院收到错误的查询信息后没有进一步核实,从而错误地查封了李先生的房产。
李先生遇到这样的“乌龙事件”,是否可以申请赔偿?赵律师认为,申请赔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由于没有给他造成实质损失,房产也没有拍卖,可以要求法院赔礼道歉、当面道歉等精神层面的抚慰。如果真要赔偿,也可以尝试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主张,法律依据是《民法典》中侵权篇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