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为何不积极进电影院了?
为何引发大众瞩目的现象级电影变少了?
总票房425亿元,观影总人数10.1亿人次,这是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交出的成绩单。
与2023年呈现出的强势复苏态势相比,2024年的市场表现出现了大幅滑坡。
其中,总票房同比减少22.7%,观影总人数同比减少23.1%,上座率也从2023年的8.3%降至5.8%,年度日均票房降至1.16亿元,与疫情期间的2020—2022年处于同一水平。
有媒体分析发现,2024年度票房前五名的影片均包含喜剧元素,且票房均突破20亿元大关。
而传统经验中,最为“叫座”的视效大片,反倒有不少都在2024“折戟沉沙”。
纵观2024年,部分“大制作”大片未达预期,但一些“小而美”的影片惊喜突围,成为票房 “黑马”。
从《热辣滚烫》《默杀》,到年末的《出走的决心》以及《好东西》。
还有《从21世纪安全撤离》《鸳鸯楼·惊魂》等悬疑、惊悚类型、青年影人主演作品、热门IP改编,都是培养市场年轻化的有效品类。
与此同时,线下演出的火爆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影市场形成了竞争。
来自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7.33万场,同比增长16.27%,票房收入208.1亿元,同比增长41.1%,观众人数5736.65万人次,同比增长17.51%。
观众为什么不想进电影院了?
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该如何找到新增长?
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张靖超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审美疲劳是中国电影市场的最大困局;探索衍生,则是破局之路。
这也让小而美电影、喜剧电影和线下演出,反而因为因为特别的美,而破圈,并切割电影票房。
总体来说,影行业的整体营收天花板已经十分明显,且消费场景大多来自于票房,缺少更多探索和衍生,爆款大片不出则收益萎靡。
反观线下演出,在票务之外,其可拓展的消费场景颇多,也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文旅需求和时尚潮感。
同时,举办线下演出的场次、频率和明星邀约,都可以更高,容易提高消费频次。
此外,观众已经不再想受限于电影院里单向接收内容,而更乐意在线下演出中更多的互动。
基于此,电影市场不妨向线下演出进行学习,去衍生链条上寻找新市场。
唯有去关注观众想看什么,才能出爆款。
其关键点就在于IP电影。
IP电影的不断出现和渐成趋势,是电影工业化的一个关键迭代。
在未来,一个好的IP电影会在相应的周边衍生市场有序孵化,并促进电影收益的多元化。
以《哪吒》为例,第一部影片爆火后,《哪吒》电影官方还与万代玩具、末那末匠等品牌联动,授权推出官方手办、盲盒与钥匙扣,促进多元场景消费,赋予电影以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当然,要成功打造IP电影也并非易事。
毕竟哪吒也还没成功打造出衍生,但至少探出了一条路。
接下来,就看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作《哪吒之魔童闹海》如何闹腾。
言而总之、总而言之,做好一个IP,核心还是出精品。
如果没人乐意掏钱买电影票,谁还会为衍生去消费。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