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乐评:让华语乐坛听见多元声音

fjmyhfvclm2025-02-02  11

乐评人内部的意见对峙

从早年风靡一时的选秀类电视节目,到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竞唱类网络综艺,只要演出环境中有形形色色的参与者,不同音乐观点的激烈碰撞似乎就难以避免。进而,这种碰撞延伸到大众对其中一个真实角色的质疑——乐评人。现在,听众与乐评人之间的观点交锋、歌手与乐评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乐评人内部的意见对峙,无论节目内外,都已屡见不鲜。

在流行音乐的广袤天地中,乐评人究竟扮演着何种角色?有一种观点说得很到位,将乐评人视作音乐这门艺术的客观代言人。然而,部分媒体朋友在文章中宣称未来的乐坛不再需要乐评人,并提及了丁太升、音乐博主耳帝等知名乐评人。

暂且不论那些针对乐评人的争议事件的来龙去脉与是非曲直,单看诸多歌手在各类节目中毫无顾忌地当面反驳乐评人的观点,以及音乐博主在评价某位歌手作品时遭受大量网民谩骂的现象,就不难发现,乐评人的存在感正急剧下降,其存在意义也愈发模糊。

歌手与乐评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在这个人人都能轻易掌握个人话语权的时代,大众对待音乐的态度不再纯粹客观,而是主观臆断音乐品质,将自己停锢于狭隘认知之中。

在探讨未来音乐产业环境时,有人提出乐评人将无用武之地。但我认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要么是对所处行业环境缺乏深入洞察,要么是从未真正了解乐评人的价值。回顾华语音乐这三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从严格意义上讲,或许从未有过绝对标准的乐评人;但换个角度看,这个环境中的每个人,又都有成为乐评人的潜力。

无论是音乐人、媒体从业者,还是普通听众、音乐分享爱好者,只要他们能从多元视角出发,通过文字、影音等形式,将优质音乐传递给有需求的人,助力大众全面、客观地认识流行音乐作品,就完全称得上是合格的乐评人。这些视角涵盖了音乐创作的各个环节,从精妙的作词、灵动的作曲、精巧的编曲、细腻的录音,到演唱者精湛的演唱技巧、极具感染力的情感诠释,乃至作品本身蕴含的深刻意义与独特态度。

乐评人

在我看来,那些用词华丽、内容堆砌的乐评未必优秀,最质朴的乐评不过是好听与不好听这两种评价。好听,看似简单,却直接反映出一首优质作品带给人的强烈共鸣。即便表述简洁,乐评的价值依旧不容小觑。

乐评人作为音乐这门艺术的客观代言人,其客观性显得尤为珍贵。倘若乐评人总是一味迎合大众的喜好,那听众岂不是很容易陷入音乐品味缺失的困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hongxiuz.cn/ent/145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