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挤进《知否》里的硬核奶奶团,盛家祖母算一个,贺家老太太也算一个,可我觉得最厉害的还是贫苦人家出身,给富家小姐做陪嫁,最终把孙子培养成才,娶了侯门千金当孙媳妇的常嬷嬷。
常嬷嬷在《知否》剧中贡献了好几个名场面,一眼识破曼娘的伪装,帮顾廷烨逃离蛇蝎毒妇人,其中最让人拍手称快的就是那场在宁远侯府对康姨妈的指桑骂槐,那架势,那阵仗,那犀利的言辞,简直无敌了。
一个没什么见识的乡下人,一个陪嫁到侯府又脱离侯府的奶妈子,顾廷烨为何对她如此信重,明兰为什么对她也无比尊敬,百般照顾?
看电视剧的时候,觉得常嬷嬷赢在她对顾廷烨的好是出自真心的,实心实意的,近乎是护犊子般的疼爱,所以顾廷烨也从未把她当成下人,而是当成亲人。
可看了《知否》原著才发现,常嬷嬷的成功并不是把顾廷烨当亲儿子对待,而是她从一开始就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对顾廷烨也从未有过多的感情和过分的依赖,她一直都在努力活出自我价值,从不是依附别人。
1,
常嬷嬷的出身并不好,结婚后家里很穷,生下儿子后也没有休养身体的福气,家里无米下锅,她只能把儿子丢下,去大户人家做奶妈。
当时白家的老太爷为人厚道,给她开的工钱也高,可是她虽然给白家小姐做奶妈,却并不愿意卖身到白家,而是一直坚持保持自己清白人家的出身,为此当然少了很多的福利。
白家是富商人家,作为下人也能过上吃香喝辣的好日子,可常嬷嬷并没有为了眼前的利益放弃自己的自由身。
她不想一辈子都背着下人的名称,她想让儿孙刻苦读书,考取功名,她想过上正儿八经有尊严的生活。
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常嬷嬷很重视儿子的学业。
本来儿子也有心求学,可娶的老婆却是个目光短浅之人,看着周围邻居都在做生意赚钱,自己的丈夫却每天捧着本书吃饱等饿,她就整天挑唆,让丈夫放弃科考,安心学人家做个小生意,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本来考了许多年都没有考中,再加上妻子整天的唠叨,常嬷嬷的儿子就弃文从商做起了小生意,最终钱没挣到,人也成了短命鬼。
孙子常年到读书的年纪时,常嬷嬷坚决不让儿媳妇插手孙子的任何事情,她亲自给常年找私塾请先生。
明兰看到常年读书如此用功,就说让她写个文章出来,帮他送到自己的兄长长柏那里,让他帮忙举荐一下找个好先生。
常年觉得有明兰的帮助肯定没问题,就按照平时的水平写了一篇文章,可常嬷嬷却跟他说, 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文章写得顶漂亮才行。
别人愿意帮助你,要心存感恩之心,但也要拿出自己十足的诚意,如果自己表现平平,只是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帮助上,那不仅成功的可能性会降低,还会让帮助你的人尴尬,下次别人再碰到机会,就不会想到要帮你了。
常嬷嬷入京是为了给常年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进京时顾廷烨给她们在郊区安排了一处院子。
常嬷嬷带着儿媳和孙子孙女去侯府感谢的时候,儿媳从进侯府大门就被映入眼帘的富贵震惊了,错落有致的庭院,名贵的花草树木,精致的摆件,一向眼里只有富贵的常嬷嬷儿媳几乎是一路流着口水走出侯府的。
回到家,儿媳就跟常嬷嬷抱怨说现在住的地方太偏远了,不如让顾候爷给换个好点的房子,看顾候爷和顾候夫人对常嬷嬷那么好,如果她开口相求,顾廷烨一定照办。
面对如此目光短浅又贪得无厌的儿媳妇,常嬷嬷破口大骂,让儿媳妇立马断了这个念头,以后也不准再提。
顾廷烨愿意帮助常嬷嬷,可她并不想过多的依附顾廷烨,她想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阶级跨越挤入上流社会,这也是顾廷烨一直尊重信任她的原因。
2,
顾廷烨在经历过曼娘的欺骗后,一直都不愿意再亲近其他女子,常嬷嬷看到顾廷烨身边连个伺候他的贴心人都没有,就想着把自己的亲孙女送给顾廷烨做妾室,她虽然有这个想法,也跟儿媳和孙女透露过自己的意思,但从没在顾廷烨面前提起过。
她带家人去京城安住后,带着孙女去侯府拜访,当时顾廷烨已经娶了明兰,常嬷嬷看着夫妻两个感情和美的样子,就知道顾廷烨已经找到了一个贴心人,自己的孙女已经不需要来侯府了。
在侯府待了一天,常嬷嬷都没有跟顾廷烨说要送孙女过来做妾这件事儿。回去后,孙女问她为什么不跟顾候提,侯府的荣华富贵就在眼前,她也很心动。
常嬷嬷说:“你看侯爷正经看过你一次没?”
孙女回答说,那是他当我还是小女孩,如果进了侯府做妾室就肯定不一样了。
常嬷嬷冷漠的说道,你看新进门的顾候夫人跟你年纪差不多大,侯爷看她的眼神,是什么样的,是当成小孩子吗?
在常嬷嬷看来,自己是正经的清白人家出身,即便是没法给孙女找个富贵人家,但也能找个好人家做正妻。
嫁到侯府做妾,即便是顾廷烨看在常嬷嬷的老脸上善待她,但也是个低人一等的下人,常嬷嬷一辈子的坚持就是守住自己清白人家的出身,她自然也不愿意自己的孙女为了富贵,去做被别人拿捏着身契的妾室。
当初看着顾廷烨就一个人,想着把孙女送过去照顾一下顾廷烨,或许两个人还能培养一下感情。
可看到顾廷烨已经娶到了貌美如花的明兰,两个人情投意合难舍难分的恩爱模样,常嬷嬷就意识到再腆着老脸把孙女送到侯府,她也会成为多余的存在。
而且也会让她跟顾廷烨的关系陷入尴尬的局面,顾廷烨若是拗不过她的情面收下了孙女做妾室,那她在顾廷烨的心中就不会再有以前的那种信重,若顾廷烨依从本心,拒绝了常嬷嬷,那两人的关系也不会像从前那般亲近了。
所以,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常嬷嬷没有跟顾廷烨提送孙女进侯府为妾这件事,实在是明智之举,睿智的决定。
常嬷嬷的孙子常年考中进士后,常家的门楣一下子光耀了起来,常嬷嬷的腰板挺得更直了。
一个新科进士,当红的人物,按理说应该很好说亲事,多少豪门都在榜下捉婿,可常嬷嬷却选了顾廷烨的私生女,那个身份尴尬的蓉姐儿做孙媳妇。
虽说顾廷烨给秋娘抬了身份,成了妾室,蓉姐儿也寄养在她的名下,成了妾室生的庶长女,可以顾廷烨的名声,京城谁不知道蓉姐儿真正的身份,常嬷嬷为什么愿意屈就娶这个身份尴尬的孙媳妇呢?
因为她从小看着蓉姐儿长大,也亲眼看到在明兰的教育下蓉姐儿的变化,知道她不会成为亲娘那样的人,所以才放心让她嫁入常家。
常年跟蓉姐儿从小相识,进京后每次到侯府都想找蓉姐儿玩,两个孩子也算得上是青梅竹马,虽然蓉姐儿的身份尴尬,但顾廷烨和明兰都是真心爱护她,明兰生的儿子也很敬重这位长姐,所以蓉姐儿在侯府的地位也不低。
若是侯府正儿八经出生的嫡女,肯定看不上常年这种刚出头的新科进士,所以娶蓉姐儿,虽然虚名不好,但能落到最实在的实惠,而且攀上顾家这棵大树,又跟文官清流的盛家结个拐弯亲戚,对常年以后的仕途肯定有很大的助益。
常嬷嬷给常年安排蓉姐儿这门亲事,真的很明智,什么虚名都是假的,握在手里的实惠和好处才是真的。
3,
常嬷嬷这种聪明人是个很会处理关系的高手。
顾廷烨在离京时特意去了常嬷嬷的住处探望,言语中流露出希望她能多看顾一下怀孕的明兰。
常嬷嬷当然知道他的意思,明兰作为晚辈,在面对继婆母的刁难时难免遇到难处理的事情,这种时候就需要常嬷嬷这种不是顾家的下人,但又能倚老卖老,又混迹于市井当中,能打会骂的人来出面,用一些非常规,没礼法的手段去帮明兰回绝一些无理要求。
在顾廷烨离京后,常嬷嬷就一直在留意侯府的事情,风平浪静时她从不去侯府打扰明兰,但当她知道小秦氏常常邀请康姨妈到侯府去摆架子,要明兰挺着大肚子去请安时,她就知道自己发挥作用的时候到了。
她当着小秦氏的面儿,对康姨妈的那一场大骂,侯府既没人敢阻止她,也没人敢打骂驱赶她,只能由着她把康姨妈气个半死。
事后,常嬷嬷也不邀功,只是一副把明兰当亲人疼,当恩人敬的样子,这样的人无论是做朋友,还是做家人,谁不喜欢呢!
常嬷嬷在权势和富贵面前,一直都保持着自己的本心,始终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应该是靠依附他人的成绩,而是应该靠自己的努力。
她宁愿过苦日子也不入白家做下人,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儿孙创造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最终成功把一家人从贫苦的农耕人家,带入科举仕途,步入官场,跻身上流社会。
常嬷嬷的一生很励志,也很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