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苏敏出走离婚?她比张爱玲母亲晚了整整一百年

fjmyhfvclm2025-01-29  14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两年前,逃离家庭,去自驾游的56岁郑州阿姨苏敏,终于要离婚了,全网都来恭贺。

其实,苏敏并不新潮,早在一百年前,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就已经这样做了。

黄逸梵被称为“第一代娜拉”,她和苏敏,隔着一个世纪的两个女人,无论从哪里说,都不可能相提并论,除了“离家出走”这件事。

关于黄逸梵的逸闻典故已经被说的太多了,一个人的一生就那么长,即使再传奇,也不过就是那些被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她出生名门,生得漂亮,举止优雅,多才多艺,符合一切大家闺秀的标准,也符合一代民国名媛的标准。

关键是她还有钱!

黄家祖上在清朝做过官,祖父黄翼升曾是李鸿章的下属,和张爱玲的祖父算是同僚旧交,黄逸梵嫁给张志沂,属于世交结亲。

黄逸梵原名黄素琼,后嫌不够浪漫洋气,自己改为了黄逸梵。素琼虽出生名门,母亲却是小妾身份,但是她是被大夫人抚养大的,就像《红楼梦》里的探春。

黄逸梵的父亲黄宗炎去世得早,留下养母当家,养母死后把家产留给了她和弟弟。据说,这个弟弟并不是黄家的孩子,而是在素琼出生时,黄宗炎从农家抱来的一个男婴,假称“双生子”。

弟弟继承了黄家的祖宅和不动产,素琼继承了古董。

正是这些古董,让素琼从一个大家族的少奶奶变成了拥有独立财产的富婆。而这时,清朝亡,张志沂成了“遗少”,新文化运动开始,他所学的那些四书五经八股文章,毫无用武之地,做惯大少爷,又放不下身段去找一份普通的工作,做一个小职员。

迷茫的张志沂开始抽鸦片、找女人来麻醉放纵自己。

黄逸梵虽然也是“遗少”,因为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很看不惯张志沂颓废的样子,劝说不听,又无可奈何。

很快,机会来了,同样身为新女性的小姑子张茂渊要出国留学,黄逸梵以陪读为名,丢下张爱玲姐弟,远赴法国。

离开张志沂的黄逸梵就像一只脱离了牢笼的小鸟,一下子飞向了广阔的天空,踏着一手“三寸金莲”走遍世界,在阿尔卑斯山滑雪,而金钱就是她的翅膀,母亲留给她的那些古董派上了大用场。

黄逸梵曾说她的钱是一辈子都花不完的,她女儿张爱玲说,生逢乱世,最不安全的就是美貌和金钱,恰好这两样黄逸梵都有。

美貌倒没有给她带来危险,反而给她带来了进入上流文化圈的机缘,徐悲鸿、蒋碧薇都是她的好友,就连胡适都说“她是个不庸俗的女子”。

但是钱就不一定了,据说,有人采访她的闺蜜新加坡的邢广生女士,她说她的钱有的丢失在香港,有的在法国被炸掉,到她晚年时生活非常窘迫,但是为了虚荣心,宁可在新加坡的小学校当个小小教师,也不肯回国。

茹萍饰演的黄逸梵

当然也有人说黄逸梵临终前还寄给张爱玲一箱古董,张爱玲甚至靠着度过了一段艰难时期,因此判断这是黄逸梵剩余的财产。

我们不能证明哪种说法是事实,但据我以为,钱没有花不完的,就看你怎么花,黄逸梵的钱即使没有损失,以她的全世界旅行生活来看,也会花完的。

但她毕竟是一个母亲,虽然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母亲,也会为儿女留一份心力,那箱古董很那说不是她特地为张爱玲保留的,就等着这一刻到来时,交给她,以减少一些愧疚。

苏敏敢离家出走,勇气不是来自丈夫的欺侮,而是也是因为手里有钱,当然她的钱和黄逸梵比,都不够九牛一毛,但能上路已经够了。

才开始读到苏敏的故事时,我就想她的家庭地位这么低,是怎么有勇气出走的呢?哪来的钱呢?老公能让她把车开走?

有疑问归有疑问,我也没有去扒拉这些“料”,毕竟网络信息化时代,每天都有新奇事儿层出不穷,真的是“太阳底下有很多新鲜事”。

直到她这次归来,再次火爆热搜及各大平台,各种关于她的网文充斥眼耳,你想不关注都不行,我才七拼八凑出了那些答案。

原来,苏敏的车是和女儿一起借钱贷款买的,丈夫装了他名下的ETC,这才有了丈夫向她要高速费的事。

说是和女儿一起借款,会不会是女儿出钱并贷款为父母买的车,以报答母亲为她带孩子?各种信息里都没有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母女俩都没说。

还有,苏敏说弟弟逼着她还两万块钱,她说她从家里拿钱时,是母亲默许了的,难道这钱是母亲的,母亲有权力默许?她当初有没有说明借(应该属于“要”)这两万块钱是干什么用?

另外,苏敏每个月有2300块钱的退休金,这足以保证那两万块花完后,在路上的基本生活费用。

最后,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成了博主大咖,只要够吸引眼球,你就能成为网红,能赚钱,火了之后,会有人帮你出书,找你代言,你就会更赚钱,别人也会借着你的名气赚钱,管你的书是不是自己写的,管你代言的产品质量如何呢?

《儒林外史》中有一位牛布衣死掉之后,他的诗集被另一位姓牛的年轻人牛浦得到,冒名牛布衣,拿着那本诗集到处招摇撞骗。

自然,现在的“枪手”是借名人的名气,并不是名人冒名。

不管怎么说,苏敏有钱支撑这场旅行,当然她的钱还不够黄逸梵那么多,否则她要做的就不是“全国游”,而是“环球游”了,张爱玲就说她母亲是一位“环球旅行家”。

鲁迅先生早就说过,娜拉出走最根本的条件是“要有钱”,你只要有了钱想干什么干什么,旅行没问题,离婚更不是事儿。

黄逸梵后来也和张志沂离婚了,余秀华对他前夫说:回来离婚,今天回来给你15万,明天回来,10万!

他老公乖乖回来了,既然留不住人,留住钱也是好的,干嘛为了迟一天,损失5万块。

正如亦舒笔下的喜宝所说:如果没有许多许多的爱,有许多许多的钱也是好的。这一点男女都一样。

苏敏、黄逸梵和余秀华不一样的是,余秀华对离婚一事做的干脆又决绝,她俩对离婚都有过犹豫,黄逸梵是所处时代的局限,苏敏这次回来决定离婚,网络舆论的催化作用又起到了多少?而且“饮水冷暖自知”,她的犹豫是为什么?可怜丈夫,还是有所留恋?再或者是想给自己留条退路?

毕竟当网红是有时效性的。像余秀华那样火好几年的,也是靠不断的“作”来维持,但不是人人都能永远“作”的动。想想黄逸梵的晚年生活就知道了。这里不是说女人必须依靠男人,而是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一篇文章里有一句话很特别,我注意到了,说苏敏自从离家出走后,和女儿的关系都改善了。

原来基本不沟通的母女因为频频接受采访,各自说了对方不少好话,母女俩通过第三方改善了关系,增进了感情。这又是一件奇事,可见中国人对感情的表达实在太含蓄,竟然含蓄到需要第三方来传递母女之情。

不过,我却从这句话里读出两条信息:第一,苏敏不仅和丈夫关系不好,和女儿的关系也不甚了了;第二,俗话说“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你有钱了,连女儿都来巴结你。

当年张爱玲不也是因为父亲不给她学费,才去投靠出国旅行回来的母亲的。张爱玲是幸运的,但她弟弟张子静就没那么幸运了。

黄逸梵说,她的钱只够养活他们二人中的一个,凡是有个先来后到,张爱玲先来,弟弟只能选择回去。

但是靠钱维持的母女关系毕竟太脆弱了,而且一个冷漠的家庭里养不出有温度的孩子,张爱玲给人的感觉一直都是冷冷的,说好听了是孤傲,说不好听就是没有安全感,父母只顾着吵架,只顾着自己的自由,连父母都指望不上,她们还能指望谁呢?

听说余秀华有个优秀的儿子,但是她的儿子从未对母亲的成名,和父母之间的事发布过言论,也许男孩的心理比较强大吧。但是有句话说“你刻意回避什么,你就是害怕什么”,谁又能真正立即这个优秀男孩的心理呢?

其实,细究起来,第一代缺爱的不是张爱玲和苏敏的女儿,而是黄逸梵和苏敏。

黄逸梵虽出身名门,但庶出的身份本来就带着自卑,她跟着嫡母生活,即使对她不错,也要时时小心谨慎,看人脸色行事。但看探春,为何会说出“我但凡是个男儿,我早走了的话”?仅仅是看透了家族早晚要败亡的真相吗?

苏敏生在新中国,自然没有庶出正出,但却有“重男轻女”。她有三个弟弟,在生活匮乏的年代,母亲身体又不好,长姐如母,苏敏分担家庭重担,也是理所当然,但是她却觉得这是不公,她从小就想要平等,和男人要平等。

这里问题又来了,苏敏明明和母亲弟弟关系不好,为何走时还伸手向母亲要钱,母亲既然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为何又轻易给了她钱,两万块,对一个老人来说,毕竟不是小数目。

再者,为何只出现了一个弟弟,另外两个呢?是不和母亲一起住,不想来迎接姐姐的归来?

既然和弟弟为钱闹得不愉快,为何回来受到弟弟的热情接待,母女姐弟之间好像经过生离死别般难过。这是苏敏当初宁可嫁给一个只见过两三面的男人,也要逃离的原生家庭吗?

或者,弟弟也是看姐姐当了网红,挣了钱?

一篇文章里说,有记者让苏敏看韩国电影《82年的金智英》,苏敏看完后,竟然愤怒了,说:“干嘛拿她和我比?她老公的钱全交给她,母亲一家人也待她很好。我的生活是那样吗?有那么好吗?”

我没看过电影,百度搜索了一下:82年的金智英,父母也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结婚后,丈夫对她还算体贴。忽然有一天金智英得了精神分裂症,通过分裂出来的人的倾诉,我们知道她痛恨自己的原生家庭,痛恨结婚后伺候丈夫,带孩子,做家务,日复一日,琐碎的生活,终于承受不住,患了精神疾病。

影片里的金智英除了有个还算不错的丈夫,和苏敏的事迹诉求如出一辙。

苏敏却看不到两人相同遭遇的部分,只看到了金智英的丈夫比她的丈夫强一点。

世界上的事就是这样,你遇到了不幸的事,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你过的幸福时,却永远不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婚姻里也一样,幸福的婚姻,总觉得自己付出的多换来了家庭的和谐幸福,不幸的婚姻,总觉得自己是受伤害最大的那一个。

黄逸梵如此,苏敏余秀华全是如此。但是他们的丈夫怎么想呢?没人知道,因为媒体的话筒与镜头从不面对他们,他们必须是施暴者,苏敏们才能成为受害者,才能博得广大的同情和关注量。这倒不是说苏敏的错,而是确实是一面之词。

有网友亦评论说:该采访一下苏敏的丈夫,也让他说说事情的另一面,但是谁愿意一手塑造起来的偶像崩塌呢?

当年也有人说,无论余秀华怎样披露前夫尹世平(尹世平还跟着余秀华出名了,苏敏的丈夫还只是杜某某),尹世平都没有发声申辩或者狡辩的机会。后来的杨储策有发声的机会,她们的故事就不一样了。

我最尊敬的郎平教练在和前夫白帆离婚后,媒体曾问及两人离婚的原因,郎平说:“这个事我不会说,两个人离婚,难免会有个人情绪在里面,我会经常面对镜头和媒体,但是白帆没有这种机会。”

“如果我说婚姻里的事,那有可能是我的一面之词,会对他产生不良影响。他是孩子爸爸,我不想做伤害他的事。”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苏敏余秀华们达到郎平的素养高度,但是我不知道她们在媒体上嘚啵嘚啵丈夫的种种时,她们的孩子心里有什么样的想法,毕竟那个男人再不堪,也是他们的父亲。

反正,我若是说多了我丈夫的坏话,总会被我儿子抢白打断,即使他也知道他妈妈说的都是事实。

最后想说一点,当年黄逸梵的出走是受了“五四运动”的女性觉醒意识影响,成为了鲁迅口中的“第一代出走的娜拉”。

苏敏的出走,则是看了短视频里自驾游的视频,点燃了内心里从下就埋下的火种,两者的内因一致,外因却有本质的不同。

我一直认为,苏敏真像她说的长期受丈夫的PUA(精神控制),逆来顺受习惯了的,是不会有勇气出走的。还是那句话,她从小都不是一个逆来顺受的人,她可以为了逃离原生家庭选择尽快结婚,也可以为了逃离她不想要的婚姻,选择离家出走。

只是,我就不明白了,从黄逸梵到苏敏,从“五四运动”到今天,过了一百年了,都21世纪了,女性解放竟然还是只能靠“离家出走”来实现吗?

想想“高铁卖卫生巾”事件吧,这到底是女性的觉醒还是悲哀?这到底是女性强大了,还是和从前一样懦弱?

逃离婚姻能换来真正的自由?!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hongxiuz.cn/ent/1453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