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水门桥:吴京牺牲必定是惨烈的!易烊千玺最终生还?

fjmyhfvclm2025-01-22  19

电影《长津湖》留给我们太多的悬念,伍千里回家盖房子了吗?战士们将雷公带回家了吗?梅生教会女儿算数了吗?结束了新兴里的战斗之后,七连战士们又接到了更为艰巨的任务,“炸水门桥”对地方进行阻击。

三次攻打水门桥,一次比一次惨烈,最贵的特效与超过七万人的最大规模对打戏,都将会在水门桥中呈现。

从预告中来看,易烊千玺可能是最后生还的三人之一,而吴京饰演了伍千里和李晨饰演的角色都会牺牲,伍千里在最后炸桥时,临走前对易烊千玺嘱托和最后的眼神让人倍感心酸,而易烊千玺一句“伍百里是我哥,你也是我哥,所有七连的人都是我哥”更是让无数人泪目。原本这个镜头在小说中是没有的,那么水门桥中还原了什么又删减了什么呢?

水门桥的位置是长津湖战场的咽喉,美军想要撤退只能通过水门桥往南,一旦志愿军把水门桥给炸了,桥北的美军只能被迫放弃所有车辆和重武器进行徒步逃跑。

这样一来,敌方无论是从火力还是撤退速度来看都会大大降低,而我方追击部队将会给他们造成巨大的伤亡。因此志愿军和美军都格外重视水门桥的争夺,这才有了“三炸水门桥”的经典战例,然而这场战役注定是惨烈的。

第一次炸水门桥成功了,但逃命时刻任何人都非常努力,美军在三天之内将桥修复,志愿军在第四天又进行了二次炸桥,这一次更加彻底,不仅大桥还将修桥的材料都炸毁了。

谁知道美军工兵营利用了携带的钢质材料,仅用一晚就修好了,我方的志愿军决定身负炸药包进攻,三营七连的战士们一往无前,这次连基座都没留下,战场上的美军也没招了。但很快美军从日本空运了八套桥梁套件空投到了水门桥,以无数志愿军的生命为代价炸毁的水门桥再一次被修复,桥北的美军得以安全撤退。战役进行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当然不!

七连三炸水门桥之时,战斗一直在进行,哪怕等到美军修复桥面之后,水门桥附近的部队也一直在阻击美军撤退。

水门桥战役为何会被导演们单独写成一个篇章?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水门桥比长津湖更好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场战役将一切都做到了极致,它是长津湖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

第一部《长津湖》中有不少让人揪心的片段,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我们的志愿军们隐蔽在山凹里被冻得毫无知觉,从怀里掏出冻土豆又冷又硬,直接硌掉了伍万里的牙,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美军在感恩节的伙食,大鱼大肉不断却还在吐槽感恩节没法回国。

其次便是武器装备,我方最厉害的武器便是雷公和他手里的狙击炮,美军除了各种大炮飞机外,还有战备船和源源不断的武器输送,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在硬碰硬,在这种情况下取得胜利,可想而知究竟有多么艰难。

水门桥中这一战更为艰苦,美军再一次运输到不少新型武器装备,而我方志愿军只能趴在雪地里数着为数不多的子弹。从不少细节中我们可以得知,在最后的水门桥战斗中,只有三个战士生还,虽然我们不太愿意接受伍千里离开的剧情,但真实历史上惨烈程度更深!

当初因为许多太过惨烈的片段,《长津湖》不得不从185分钟删减成176分钟,而续集《水门桥》自然也不例外,伍千里嘱咐伍万里今后想怎么跑就怎么跑,很有可能给他带来生的希望,或许是为了考虑观众的观感,《水门桥》也有不少残忍的画面,例如被敌方活活烧死的画面,为了避免观看过程中观众情绪失控,只能进行删减。

此外,《水门桥》还有另外一大看点,那就是胡军饰演的雷工惊喜回归,值得注意的是,《水门桥》的官宣阵容中竟然出现了胡军。

而雷公早已在《长津湖》片尾中牺牲,看来《水门侨》中应该会有一些伍千里和七连的战士们,回忆一些曾经的镜头,这样我们必然会再次看到雷公的身影。那么经历了三炸水门桥后,所有人的结局如何?美军成功逃脱了吗?

从编剧兰晓龙来看,七连其实有着非常深厚的背景,在兰晓龙另一部作品《士兵突击》中,我们可以看到几十年后的钢七连,所以也就意味着七连这个英雄部队传承了下去,然而这个代价却是极其巨大的。

从预告中来看,易烊千玺抱着一个骨灰盒,还有两份地的房屋图纸,也就证明了在第三次炸水门桥的时候,伍千里的确牺牲了,三名生还的士兵中其中一位便是伍万里,他秉承哥哥的意志重振钢七连。经历过三次轰炸水门桥,志愿军们死伤无数,早已没有能力在阻止一次炸桥行动了,这才让美军陆战一师逃脱。

不过敌方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虽然梅生再也见不到妻子和女儿,伍千里再也不能给爹娘盖房子了,谈子为平河余从戎等人都有可能牺牲,但他们的牺牲必定是极其伟大的。

只会炸毁水门桥的志愿军师长,还以为战士们没有完成任务,却发现潜伏在水门桥两侧的士兵早已被冻成了冰雕,出现了“冰雕连”悲壮景象,最终志愿军们凭借这顽强的意志打败美军,敌我双方都付出了巨大代价。时至今日美方都不愿提起长津湖战役,那么问题来了,你认为太过惨烈的片段应该被删减吗?欢迎留言。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hongxiuz.cn/ent/1305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