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喜喜的回答:
金属材料的力学效能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耐磨性和缺口敏感性等效能.
影响金属力学效能的主要因素:
1、内在因素:材料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冶金质量、残余应力及表面和内部缺陷等.
2、外在因素:载荷性质(静载荷、冲击载荷、交变载荷)、载荷谱、应力状态(拉、压、弯、扭、剪下、接触应力及各种複合应力)、温度、环境介质。
️测定金属材料拉伸时力学效能实验时产生实验结果误差因素有哪些
上海艾荔艾金属材料****的回答:
拉伸试验是在对金属材料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和评定过程中使用的最广泛的实验。但是,有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拉伸试验的结果,只有明确了具体的影响因素,才能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根据研究分析结果制定实验相关操作规定和试验流程,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精确性。
1.取样以及试样製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1.取样部位的影响
从金属材料的不同位置取样获得的实验样本,其力学效能往往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圆钢40mm其中心处的抗拉强度低于1/4处的抗拉强度,且断后拉伸率也存在差别,可见取样部位对实验结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金属材料在铸造形成、加工过程中,成分、内部组织结构、冶金缺陷、加工变形分布不均,因此使得同一批,甚至同一产品的不同部位的力学效能出现了差异。因此在取样时应严格按标準进行,以避免实验结果出现偏差造成误判。
1.2.取样方向的影响
取样方向的差异会直接影响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的断后伸长率、屈服强度以及抗拉强度等各项效能指标,尤其是断后伸长率受到的影响更大。若採取横向取样,则依照有关标準,试验之后的断后伸长率则不能够达标。通常垂直于轧製方向,则金属力学效能则可能不达标;平行于轧製方向,则金属力学效能良好。
1.3.试样的形状、尺寸的影响
同一材料同一状态的金属材料,如果截面形状不同,测得的结果对屈服强度中的上屈服强度reh影响大,对下屈服强度reh影响小。矩形试样的工作长度部分的对称度,圆形试件的工作部分轴线与夹头部分的轴线不同心,都会在拉伸时产生偏心力,产生附加弯曲应力,使强度和伸长率均降低。
试样的尺寸的大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是,同一材料同一状态的金属材料试样,大横截面积(大尺寸)的试样的抗拉强度较小尺寸的低,而且塑性指标也下降。
1.4.试样製备方法的影响
切取样坯时必须防止因受热、加工硬化及变形而影响其力学效能。切取样坯时应留有足够的机加工余量,一般应不少于钢材直径和厚度,但最小不少于20mm,这样机加工试样时,可以把受热或冷加工硬化的部分完全去除掉,以免影响效能的测定。从样坯机加工成试样,一般通过车、铣、刨、磨等机加工,但车削、切削和磨削的深度和走刀速度及润滑冷却均应适当,以防止发生因受热或冷加工硬化而影响材料的效能。
2.实验装置和测试仪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1.试验装置
试验机与引伸计是金属材料拉伸试验中常用的两种试验装置。其中,前者主要用来向试件施加作用力,同时测量作用力数值;后者主要用来进行位移或者延伸的测定。以上两种试验装置将会直接影响试验结果数值的準确信和真实性。
所以,试验时必须要确保试验机与引伸计在检定合格的有效期之内。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试样加偏、加歪、试样弯曲、不平直等都是引起受力不同轴的因素,进而影响测量结果。
2.2.测量仪器方面
尺寸测量仪和量具是在金属材料拉伸试验过程当中最为常用的测量仪器,要求这些测量仪器的精度必须符合试验要求。其中,对测量準确度影响最大的因素主要是量具分辨力;除此之外,测量时的压力值、量具砧面汙染以及量具零点等因素也会试验时的数量测量精度产生影响。所以,在进行试验之前,必须要对各种测量仪器进行校验,同时保持量具的清洁乾净。
3.夹持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拉伸试验检测中夹持方法非常重要,如果试样夹不住,试验则无法进行;如果加持方法不合理,则会实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在进行拉伸试验时,常出现试样常因应力集中而断在加持部分或标距外的过渡区,导致实验失败的现象。试验机的载入轴线应与试样的几何中心一致,如果不一致,会造成偏心载入而产生弯曲。
一般不允许对试样施加偏心力,因为力的偏心容易使试验力与试样轴线产生明显偏移;拉伸夹具选用不当会使试样产生附加弯曲应力,从而使结果产生误差,同时拉伸夹具选用不当也极易引起拉伸试样打滑或断在钳口内,导致实验资料不準确或实验资料偏低。总之,载入系统、试样几何形状尺寸以及非均质试样都可能引起偏心载入,要儘量减少这些偏心效应。
4.试验环境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即使是普通的金属材料,实验环境的温度不同实验结果也不尽相同,尤其是一些温度敏感性较高的金属材料,受温度的影响更为明显。通常情况下,温度越高,则金属材料的强度效能指标则越低,同时塑性效能指标越高。所以,如果金属材料对温度敏感,则需要利用温度係数进行修正。
对于常规试验而言,试验时的环境温度应该控制在10℃~35℃之间。在该环境温度下,如果採用高精度感测器或者金属材料特殊,则需要认真考虑温度因素,如果需要,则应该进行必要的修正。
5.人为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拉伸试验中试样的横截面积非常关键,但是在一些产品的标準说明上会明确规定其拉伸的试验横截面积,并且要按照名义尺寸的横截面积规定要求。在产品的标準当中如果没有特殊的规定,就必须要遵循国家标準要求,对其实际尺寸进行测量。但是如果都是按照名义的尺寸去计算其横截面积,所测试的得出的结果则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把合格强度的测为不合格的,存在把不合格测定为合格的情况。
且拉伸试样时必须要按照直径的大小来选择外径的千分尺以及游标卡尺等。一旦应用的测量方法不够精準,则会影响到人为的尺寸在进行测量时出偏大,甚至给强度测试出现偏低的测量结果。如果当量具的测量面和试样轴线出现垂直时,所测量得到的结果就是 d1>d0。
在实际操作光圆拉伸试验中,外径以及在薄板的矩形拉伸试样,由于外径千分尺测量同一圈就0.5mm,如果不注意的话就很容易看错一圈,将外径千分尺测量时的资料读成0.5mm,这就造成测量结果不準确的现象。
通常如果操作的技术以及在主观因素下出现不同情况时,则会给测量的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差。即使在相同条件下,由不同人员进行拉伸试验操作,实验结果多少也存在一些差异。
总结:以上总结的五方面不同因素对于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检测结果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实际检测中为了确保实验资料的準确,必须儘量减小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针对各种影响因素制定各种操作流程规定,保证试验方法正确。
️哪些因素影响材料的强度
热心网友的回答:
根据外力作用方式不同,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对有屈服点的钢材还有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的区别。在相同条件下,材料的强度高,则结构杆件的承载力也高。
影响强度的内在因素有:结合键、组织、结构、原子本性。如将金属的强度与陶瓷、高分子材料比较可看出结合键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从组织结构的影响来看,可以有四种强化机制影响金属材料的强度,这就是:(1)固溶强化;(2)形变强化;(3)沉澱强化和弥散强化;(4)晶界和亚晶强化。沉澱强化和细晶强化是工业合金中提高材料屈服强度的最常用的手段。
在这几种强化机制中,前三种机制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塑性,只有细化晶粒和亚晶,既能提高强度又能增加塑性。
影响强度的外在因素有: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随着温度的降低与应变速率的增高,材料的强度升高,尤其是体心立方金属对温度和应变速率特别敏感,这导致了钢的低温脆化。
应力状态的影响也很重要。虽然强度是反映材料的内在效能的一个本质指标,但应力状态不同,强度值也不同。我们通常所说的材料的强度一般是指在单向拉伸时的强度。
热心网友的回答:
影响强度的内在因素有:结合键、组织、结构、原子本性。如将金属的强度与陶瓷、高分子材料比较可看出结合键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从组织结构的影响来看,可以有四种强化机制影响金属材料的强度,这就是:(1)固溶强化;(2)形变强化;(3)沉澱强化和弥散强化;(4)晶界和亚晶强化。沉澱强化和细晶强化是工业合金中提高材料屈服强度的最常用的手段。
在这几种强化机制中,前三种机制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塑性,只有细化晶粒和亚晶,既能提高强度又能增加塑性。
影响强度的外在因素有: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随着温度的降低与应变速率的增高,材料的强度升高,尤其是体心立方金属对温度和应变速率特别敏感,这导致了钢的低温脆化。
应力状态的影响也很重要。虽然强度是反映材料的内在效能的一个本质指标,但应力状态不同,强度值也不同。我们通常所说的材料的强度一般是指在单向拉伸时的强度。
哥哥儿子的回答:
不同材料的影响因素是不一样的
一 弹性指标 1.正弹性模量 2.切变弹性模量 3.比例极限 4.弹性极限 二 强度效能指标 1.强度极限 2.抗拉强度 3.抗弯强度 4.抗压强度 5.抗剪强度 6.抗扭强度 7.屈服极限 或者称屈服点 8.屈服强度 9.持久强度 10.蠕变强度 三 硬度效能指标 1.洛氏硬度 2.维氏硬度 3....
一 弹性指标 1.正弹性模量 2.切变弹性模量 3.比例极限 4.弹性极限 二 强度 效能指标 1.强度极限 2.抗拉强度 3.抗弯强度 4.抗压强度 5.抗剪强度 6.抗扭强度 7.屈服极限 或者称屈服点 8.屈服强度 9.持久强度 10.蠕变强度 三 硬度效能指标 1.洛氏硬度 2.维氏硬度 3...
请教一个问题 一个重物,一个水桶,水桶和重物一样重,用一根槓桿和一个支点使它们平衡,然后把水桶底部开启一个口子让水流入到与水桶相恰的水槽 水不会溢位,水桶能在水槽里面上下活动.现在,重物将比水桶重,重物将下降,当水从水桶里面流出10公斤的时候,托住重物,使其不再下降,然后往水桶里面加入12公斤水,但...